笔趣阁

少年文学>尸忆没看懂 > 第42章 三角定位(第1页)

第42章 三角定位(第1页)

距离月日只剩下不到四周。时间像上紧的条,催动着无形的齿轮咔咔作响。市局内部,一种外松内紧的气氛弥漫开来。表面上,城北工业园的“事故”调查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舆论被引导向“违规化工原料存储不当”的方向。但暗地里,三支最精干的行动小组已悄然部署到位,如同蛰伏的猎豹,分别潜入了东海理工大学天文台、废弃气象雷达站以及那座遥远雪山峰顶的预设观察点。

每个点位都进行了最周密的伪装和环境适应。天文台小组伪装成设备维护人员;雷达站小组利用其废弃状态,建立了隐蔽的观测巢;雪山小组则经历了严酷的高原适应性训练,在极端环境下建立了前沿基地。他们的任务不是强攻,而是最隐蔽的观察、记录,以及……在特定信号出时,执行林深的下一步指令。

市中心公园的人工湖,作为三角形的中心点,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水下声呐阵列、湖底地质传感器、周边建筑物内无数个隐藏的高清摄像头和能量探测仪,将这片看似宁静的水域变成了一个透明的鱼缸,等待着未知猎物的闯入。

林深坐镇指挥中心,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战争堡垒。巨大的屏幕上分区域显示着三个顶点和中心点的实时画面与数据流。他的身体在精心的调理下恢复了不少,但眉宇间的凝重和眼底深处的疲惫却无法抹去。每一次决策都关乎无数人的命运,这种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

江雨的伤势恢复得比预期要快,她已经可以拄着拐杖短距离行走。她坚持留在指挥中心,负责信息筛选和协调工作,用她细致的观察力弥补林深因高度专注可能出现的疏漏。

“天文台报告,设备调试完毕,所有观测频段处于待命状态。”

“雷达站报告,隐蔽观测点已就位,环境稳定。”

“雪山报告,天气状况良好,能见度极高,基地运行正常。”

“中心点湖域监测网络全部上线,未现异常。”

各小组的汇报声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平稳而冷静。

林深的目光扫过屏幕,最后落在那个不断跳动的倒计时上——【天小时分秒】。

对手会在那个精确到秒的时间点做什么?启动某种覆盖全市甚至更广范围的扫描?还是进行一次精准的“样本”标记或回收尝试?

“技术队,对陈景图纸和日记的破解有什么新进展?”林深问道,他需要更多信息来预判对手的行动模式。

“进展缓慢,但有一个现。”负责此项工作的老专家调出一幅复杂的能量场模拟图,“陈景设计的这种局部屏蔽场,其原理似乎并非完全阻挡信号,而是制造一种‘相位差’或‘镜像’,让扫描波误认为目标区域‘空无一物’或者‘充满干扰’。这需要极其精确的时空坐标计算和对扫描波源的深入了解。”

相位差?镜像?林深若有所思。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高级的“隐身”技术,而非硬碰硬的防御。陈景的研究方向,似乎一直是如何“躲藏”,而非“对抗”。

这是否意味着,面对“帷幕”的扫描,躲避是唯一可行的方式?而对手之所以能定位“样本”,是因为“样本”体内被植入的结构无法有效“隐身”?

那么,月日的行动,会不会是一次更强大的、旨在破除这种“隐身”的扫描升级?

“加强所有监测点的信号分析能力,重点捕捉任何可能出现的、新型的或强度异常的扫描波特征。”林深下令。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每一天,林深都要听取各点的汇报,检查设备状态,分析海量数据中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他体内的那些异常结构,在临近那个时间点时,似乎也出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共鸣感,仿佛生锈的齿轮被无形的力量缓缓拨动。这感觉让他不安,却也让他更加确信,那个时间点的重要性。

对手的静默仍在持续,仿佛暴风雨前最后的死寂。但林深知道,他们一定也在暗中准备,调动着资源,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

终于,时间来到了月o日,行动前夜。

指挥中心灯火通明,所有人彻夜未眠,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和准备。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林深站在巨大的屏幕前,看着那四个孤悬在黑暗中的光点——三个顶点,一个中心。它们像棋盘上的棋子,等待着命运的对决。

江雨拄着拐杖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温水:“明天……小心。”

林深接过水杯,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你也是。如果……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按照备用计划撤离。”

江雨没有说什么,只是用力握了握拐杖,眼神坚定。

倒计时进入最后二十四小时。

每一分,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

月日,下午点o分。

距离预定时间还有四十分钟。

各监测点报告:“一切正常,未现任何异常能量波动或人员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空晴朗,阳光炽烈,市中心公园里游人如织,丝毫感觉不到即将到来的风暴。

林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他坐回指挥席,戴上了专用的数据链接头盔,这将使他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最原始、最全面的监测数据。

点o分。

依旧平静。

点分。

公园湖面波光粼粼,几只水鸟掠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