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尸忆没看懂 > 第83章 余烬新生(第1页)

第83章 余烬新生(第1页)

陈默的落网,以及那个未完成的“七日净化计划”的曝光,在滨海市乃至更高层面都引了巨大的震动。一个看似孤立的未遂绑架案,最终牵扯出一个意图颠覆城市秩序的恐怖计划,这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庆功会?没有。有的只是更加繁重的善后工作和深刻的反思。

李振和他的队员们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处理着陈默案的余波:安抚受情绪干扰影响的民众,澄清谣言,修复被破坏的社会信任;彻底搜查陈默的住所和工作坊,不放过任何可能指向同党或未爆隐患的线索;将缴获的装置、笔记本和所有物证送交更高级别的技术部门进行深度分析,试图还原陈默的完整行动路线和技术来源。

审讯工作则陷入了僵局。陈默被诊断为患有严重的妄想性障碍,他的逻辑自洽于他那套“净化世界”的扭曲体系,常规的审讯手段对他效果甚微。他时而沉默,时而亢奋地宣讲他的“七日”教义,但对计划细节、技术来源、是否存在同党等关键问题,要么避而不答,要么给出一些充满象征意义、无法验证的答案。

“还有六个……”这句话成了专案组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是意指还有六个类似的计划?还是指他有六个同伙?或者,仅仅是他妄想中的一部分?

技术部门对陈默设备的分析结果逐渐出炉。那台情绪干扰装置的技术原理确实借鉴了“清源”中心早期的一些公开研究(部分论文因伦理问题早已被学术界封存,但网络上仍有残留),但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和魔改,其核心部件甚至利用了某些民用级别的电子元件。这表明陈默具备相当强的电子工程和编程能力,但并非获得了“普罗米修斯”的核心技术。

“他是一个聪明的、自学成才的疯子,而不是某个庞大组织的代理人。”技术专家给出了初步结论,“他的危险在于其行动的不可预测性和强烈的破坏欲,而非技术的高度。”

这个结论让李振稍微松了口气,但并未完全解除警报。即使陈默是单独行动,他造成的破坏和揭示的社会脆弱性也是实实在在的。谁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被类似极端理念蛊惑的“陈默”出现?

在对陈默社会关系的深度挖掘中,警方现他曾在几个非常小众的线上论坛中异常活跃,这些论坛讨论的主题大多围绕着“社会崩溃论”、“技术奇点威胁”以及各种阴谋论。他在这些论坛中扮演着“布道者”的角色,表过不少偏激言论,但也吸引了一些少量的追随者。警方顺藤摸瓜,锁定了几个与陈默有过密切线上交流、且居住在本市或周边地区的id,并对其进行了秘密调查和背景评估。初步排除了他们直接参与“七日计划”的可能性,但这些人扭曲的世界观本身,就是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清道夫”的工作,从打击一个具体的犯罪组织,延伸到了监控和疏导这些滋生极端思想的灰色地带。这无疑是一项更加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就在警方忙于处理这些后续事宜时,江雨的生活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市局领导考虑到她在陈默案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她身体恢复的实际情况,正式找她进行了一次谈话。领导没有强求她立刻回归一线,而是提供了一个选择:市警察学院亟需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对新型犯罪(尤其是涉及科技和心理领域)有深刻理解的教官,希望她能去任教,培养新一代的刑警。

“江雨同志,你的经验和直觉是宝贵的财富。一线冲锋需要年轻的体魄,但传递薪火、塑造警魂,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影响更为深远。”领导语重心长地说。

这个提议出乎江雨的意料。离开硝烟弥漫的一线,走上三尺讲台?她从未想过。她习惯了在案件中摸爬滚打,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几乎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她需要时间考虑。

她回到了略显空旷的公寓。对面的观察点已经撤离,楼下的便衣也撤走了,生活似乎重归平静。她坐在书桌前,目光扫过那块写满陈默案信息、尚未擦去的白板。那个鲜红的“”依然刺眼。

她想起了公园里那个冷静的“观察手”,想起了那个伪装成快递员的挑衅身影,想起了电话里冰冷的电子音,也想起了被捕时陈默那空洞而疯狂的眼神。这些面孔,代表着一种新的挑战:不再是拥有庞大资源和黑科技的跨国组织,而是隐藏在普通人中间,被各种极端思想武装起来,行为模式更加难以预测的个体或小团体。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日益普及的技术知识,制造出远其自身规模的破坏。

打击这样的犯罪,需要不仅仅是勇气和体力,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广博的知识面和对人性幽暗面的深刻理解。

她拿起板擦,缓缓地将白板上的字迹一点一点擦去。随着“”字的消失,她心中似乎也做出了决定。

几天后,江雨给了市局肯定的答复。她接受警察学院的聘书,将在下一学期开始,担任刑事侦查系的特聘教官,主讲《新型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以及《涉科技案件现场勘查要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传出,熟悉她的老同事们都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李振特意打来电话:“老江,这下好了,以后我们队里那些毛头小子,可得好好去你那里回回炉!你这把‘宝刀’,换个地方,照样能斩妖除魔!”

江雨笑了笑,心中释然。是的,战场换了,但战斗仍在继续。她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冲锋陷阵,但她可以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应对“普罗米修斯”、“陈默”这类非传统案件的心得,传授给未来的守护者们。这或许是她当下能做出的、最有价值的贡献。

她开始着手准备教案,翻阅最新的犯罪学论文,整理自己经历过的典型案例。她现,将自己波澜壮阔的过去,系统地、逻辑清晰地提炼成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审视和升华的过程。

与此同时,陈默案的司法程序也在稳步推进。他被鉴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但其所犯罪行性质极其恶劣,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关于“还有六个”的谜团,警方并未放弃追查,但截至目前,没有现任何实质性证据表明存在同党或后续计划。这更像是一个孤独狂徒最后的呓语。

城市的节奏依旧,中山公园恢复了往日的闲适,晨星科技的新技术顺利进入了下一阶段研。那场未遂的绑架和短暂的情绪干扰,逐渐成为了市民茶余饭后一段略带惊悚的谈资,最终沉淀为城市记忆中的一个注脚。

但有些人,不会忘记。

江雨不会忘记。她将带着对阴影的警惕和对光明的信念,走向新的岗位。

李振不会忘记。他领导的刑侦支队,加强了对新型犯罪和潜在风险因素的研判与监控。

余烬虽冷,警钟长鸣。而新生,就在这永不松懈的守护中,悄然孕育。

江雨合上备课笔记,望向窗外。夕阳给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她知道,在这片璀璨之下,依然有暗流涌动。但她不再焦虑,因为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继续战斗的方式。

她的故事,从一线刑警到全球危机的亲历者,再到如今的警院教官,轨迹生了改变,但内核从未改变——她始终是一名守护者。而现在,她要去培养更多的守护者了。这,或许就是历经波澜后,最好的归宿。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dududu尸忆破案局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