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尸忆真实事件原型 > 第68章 镜影寻踪(第1页)

第68章 镜影寻踪(第1页)

“静心苑”如同一颗被精心嵌入城市边缘绿意中的珍珠,从卫星图和高空俯瞰,只能看到一片设计优雅、白墙蓝顶的低层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散布在人工湖与精心修剪的园林之间。它的一切都符合其高端疗养院的定位:私密、宁静、奢华,且与世隔绝。高耸的围墙、茂密的绿化带以及无处不在却毫不突兀的监控探头,共同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内外的世界清晰割裂。

然而,在“烛龙”小组的眼中,这片宁静之下涌动着无法忽视的疑点。远常规的能源消耗账单,独立的地下空间建筑备案(标注为“医疗设备存储及应急避难所”),以及技术组通过非侵入式探测现的、源自地下深处的、被严格屏蔽的微弱异常电磁波动,都让“静心苑”的嫌疑急剧上升。

江雨体内的“结构”那持续的、微弱的指向性悸动,更是如同一个不断敲响的警钟,确认着此地非同寻常。

“不能强攻,甚至不能进行常规的抵近侦察。”老赵在作战会议室里,指着“静心苑”的三维结构模型,面色凝重,“对方的安保系统是顶级的,而且极其敏感。一旦察觉到任何风吹草动,很可能触我们未知的清除或转移程序。企业家的‘自杀’就是前车之鉴。”

“我们需要一双眼睛,能进去,而且不会引起怀疑的眼睛。”江雨坐在轮椅上,指尖轻叩着扶手。她的脸色因消耗过度而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传统的特工渗透风险太高,“静心苑”的入住审核堪比国家机密机构的背景调查。而且,内部情况不明,冒然送入人员无异于羊入虎口。

“或许……我们不需要送人进去。”技术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思路,“‘静心苑’再封闭,也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食品、药品、医疗耗材、日常补给……我们可以从供应链入手。”

这个思路打开了新的方向。很快,调查现,“静心苑”的日常物资供应由一家名为“安达物流”的公司独家负责。这家公司背景干净,服务对象多为高端机构和富豪家庭,以其可靠性和保密性着称。

“安达物流的运输车辆拥有特殊通行权限,可以直接进入‘静心苑’的核心区域装卸区。而且,根据我们截获的零星通讯分析,他们对车辆内部的管理并非滴水不漏,尤其是在非高峰时段。”情报分析员汇报。

一个计划迅成型:伪装成“安达物流”的车辆,将特制的侦察设备送入“静心苑”。

行动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完美复制“安达物流”的车辆标识、通行证和司机身份;二是侦察设备必须足够隐蔽,能够在不被对方安保系统察觉的情况下,收集足够多的信息。

第一点由老赵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伪造的证件和车辆天衣无缝。第二点,则落在了技术组和江雨身上。

技术组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一批最新研的“纳米侦察蜂”。这些微型机器人仅有米粒大小,具备短距离飞行、爬行、吸附和光学迷彩能力,搭载了高灵敏度摄像头、麦克风、多种环境传感器(包括能量辐射探测),并能将数据通过加密的、极低功率的间断性信号传输回接收车。它们的能源来自高效微型电池,可持续工作数小时。

“难点在于如何释放和操控。”技术组负责人解释,“我们需要在车辆进入装卸区后,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时机和位置释放它们。并且,在地下环境中,信号传输会极大受阻,可能需要它们自主寻找信号中继点,或者我们冒险在更近的距离建立接收站。”

江雨闭目凝神,尝试将意识与体内的“结构”更深层次地连接。她对“静心苑”地下的那种感应虽然模糊,但大致的方向和“深度”感是存在的。她将自己的感知与建筑结构图、能源消耗数据以及电磁波动图谱进行叠加分析。

“这里,”她忽然睁开眼,指向模型上一个位于主建筑群下方,标注为“b级设备层”的区域,“这里的能量反应最集中,屏蔽也最强。如果陆秉先的实验室真的存在,核心区域最有可能在这里。装卸区的货运电梯,有一条通道可以直达b层,距离b只有一层之隔。纳米蜂可以从电梯井的通风口潜入,向下渗透。”

计划就此确定。

两天后的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为行动提供了绝佳的掩护。雨水敲打着车窗,能见度降低,各种环境噪音也增加了。一辆与“安达物流”毫无二致的箱式货车,载着经过伪装的侦察设备和一名经验丰富的行动队员(伪装成司机),驶向了“静心苑”的大门。

老赵和江雨坐镇在距离“静心苑”两公里外的一辆伪装成工程车的指挥车内,紧盯着监控屏幕。技术组人员操作着复杂的设备,准备接收和处理即将传回的数据。

货车顺利通过门禁扫描。通行证和司机身份验证无误。车辆缓缓驶入内部道路,朝着位于建筑群后侧的装卸区驶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车辆已进入预定区域。”伪装司机的行动队员通过隐藏的骨传导麦克风低声报告。他按照正常流程,将车倒入装卸平台,熄火,下车与穿着“静心苑”制服的工作人员进行例行交接。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就在司机与工作人员交谈,吸引其注意力的短暂间隙,货车车厢底部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夹层悄然开启。数十只纳米侦察蜂如同被惊扰的虫群,无声无息地涌出,利用光学迷彩融入环境,迅分散开来。

指挥车内,多个分屏上开始出现由纳米蜂传回的、略显晃动但清晰的实时画面:整洁却冰冷的装卸区走廊、穿着白色制服匆匆走过的医护人员(或者说,是伪装成医护人员的人)、以及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推车。

大部分纳米蜂按照预设程序,朝着江雨指示的货运电梯井方向汇聚。它们体型微小,轻易地钻过了通风隔栅,进入了垂直的电梯井道。井道内黑暗、空旷,只有电梯缆绳偶尔摩擦的声响。

纳米蜂们沿着冰冷的井壁向下爬行或短距飞行,传感器全开,捕捉着一切异常。

“检测到微弱但稳定的异常能量辐射,越往下越强。”技术员报告,“频谱特征与‘清源’中心以及企业家大脑残留物高度吻合,但……更纯粹,更强烈。”

“现非标准结构的电缆和管道,不属于常规医疗或建筑设施范畴。”另一名技术员补充。

江雨紧盯着一个显示b层通风口视角的屏幕。纳米蜂钻过最后一道隔栅,眼前的景象让指挥车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绝非普通的设备层!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广阔空间。银灰色的金属墙壁散着冷冽的光泽,高度集成化的管线在天花板上规整排列。空间中央,数台造型奇特、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精密仪器正在运行,出低沉的嗡鸣。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空间一侧的那个巨大的环形设备——它与之前在数据碎片中看到的、那个疑似陆秉先背影所在的设备极其相似,规模似乎更大,幽蓝色的光芒在环形结构中缓缓流动,仿佛有生命在其中呼吸。

一些穿着全封闭白色防护服、戴着遮住面容头盔的身影在设备间穿梭、操作,彼此间几乎没有交流,效率高得令人窒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