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火柴
到了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之後,汤兰英就催促丈夫:“你不是说要去你爸妈那麽要火柴麽?现在可以去了!”
周根民点了点头,就推开门往外走。
汤兰英就在煤油灯底下纳鞋底,周雷和周星也趴在油灯底下的桌子上做作业。
周晴没有作业,她就拿个小框剥里面的大蒜,把大蒜剥成一瓣一瓣的,好做种子在菜园里种。
三月的天气,不凉不热,正适合干活,娘儿四个各干各的,倒也显得岁月静好。
不过,这静好很快就被打断了。
只听砰得一声,周根民推开门,气呼呼地回来了。
汤兰英一惊,就问:“火柴呢?”
周根民憋了半天,方说:“没有火柴!”
“爸,你不是说爷爷奶奶那里有火柴的吗?”周晴忙问。
周根民喘了口气:“火柴她们肯定是有,只是不愿意给我罢了!”
一时之间,周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房间里瞬间静了下来,只听见院子里的老槐树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的声音。
过了半天,周晴才缓缓开口:“爸,您——是我爷爷奶奶亲生的麽?您确定您不是抱来的?”
周晴这样问,是有根据的。
自从穿来後,她就有了这样的疑惑。
因为周老汉和周奶奶对自己家,实在是太差了,就好像她们根本就没有周根民这个儿子一样。
按说,周根民和汤兰英两口子都是老实人,也都有孝心。虽说穷,可是逢年过节的,也总是不忘从牙缝里省点钱买东西孝敬周老汉和周奶奶。
比如去年过年的时候,她们家虽然杀不起猪,可是,也打了七斤半肉过年。
这七斤半猪肉,有两斤都被周根民拿去给周老汉了。
可是,年初一的时候,周老汉老两口却只叫了她大伯周根喜一家去吃饭,并没有叫她们家。
穿越快一年了,周晴只知道周老汉和周奶奶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却从来没有机会打过交道。
在路上遇见的时候,她会叫爷爷奶奶,而周老汉和周奶奶则是淡淡地答应一声,都没有正眼看她,好像她不是他们的亲孙女,只是个普通庄邻人家的女儿似的。
见女儿这样问,周根民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二丫,你瞧你这个话问的,你爸当然是她们的亲生儿子,不然,当时那麽穷,人都没饭吃,她们已经有了你大伯,又怎麽可能去抱养别人的儿子。”汤兰英嗔怪道。
周晴哼了一声:“那,怎麽爷爷奶奶连两盒火柴都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家!”
见女儿这样问,汤兰英叹了口气:“哎,怪我吧,是我没用,不如你大妈聪明,从进门起,你奶奶就不喜欢我。”
“妈,这事,跟我奶奶喜不喜欢你,是两码事。我奶奶再怎麽不喜欢你,那我爸总是她亲生的吧,我们几个总归是她的血脉至亲吧,她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孙吃不上熟饭?”
说完,周晴又扭头问她爸:“爸,你去要火柴,我奶奶究竟是怎麽说的?”
“就说没有!”周根民不耐烦地说。
周晴站起身来“爸,妈,你们等着,我去借!”
然後,她来到院子里的鸡笼边,挑选了一只肥壮的公鸡,捉住了,用一截麻绳绑住了公鸡的双腿,就拎着准备出发。
“二丫,你借火柴,到时候怎麽还啊?”汤兰英忙道。
“妈,我就用这只公鸡还好了!”
说完,她就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家门。
周老汉家村西大塘边,周晴只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周老汉家。
周老汉夫妇住在周家祖宅,这祖宅是用青石头盖起来的三间瓦房,一个小院子,还有一间黄泥茅草建成的厨房。
周晴走上前去,推开了虚掩的院门。
只见厨房里亮着煤油灯,她爷爷奶奶正对做在灯下搓麻绳。老两口的头发虽然都白了,可是身体都硬朗得很。
“爷爷,奶奶,你们都吃过饭了啊?”周晴进屋,主动打起了招呼。
周老汉擡起头,看了一眼这个孙女:“二丫啊,你这个时候来,有事麽?”
“爷爷,我家没火柴了,眼看吃不上饭了。”周晴开门见山,同时将那只公鸡放在墙角,公鸡扑棱了两下,就不动了。
周老汉放下麻绳:“刚才,你爸来过了,说了这事,还跟我要火柴,我哪里有火柴给你们呢。”
周晴向竈台上看了一眼,只见竈台上放着一盒崭新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