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人,围坐在堂屋的饭桌前,看着饭桌上那一大盆玉米面蒸肉,心情都不错。
毕竟,她们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肉了。
周根民拿起筷子,说了一句:“吃吧!”
一家人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汤兰英一开始怕肉不够吃,不敢伸筷子,结果发现根本吃不完,这才放心地吃了起来。
玉米面蒸肉肥而不腻,一家人吃得饱饱的,最後还剩了好几块。
周雷心满意足地说:“哎,要是天天吃肉,该有多好啊!”
周晴看了一眼弟弟。
十五岁的年记,正是能吃的时候,周雷却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只长个子不长肉。
纵观他们整个杏花村,几乎没有胖子。
想到这里,周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全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第二天,就是逢集的日子。
周晴推着家里的那辆小板车,车上放着小半口袋芝麻,就上了镇上的集市。
到了集上,她开始仔细观察街市上的摊贩,卖的都是什麽。
现在,不但他们村形成了开荒潮,十里八乡的村子里,村民们也都在热火朝天地开荒。
这些荒地一旦播种,明年就会丰收,村民们手里就会有馀钱。
对于长年累月缺吃少穿的农民来说,家里一旦有了粮,心里就不会慌。卖粮食得的馀钱,首先要改善的,就是自己家的夥食。
光有大米白面是不够的,光有芝麻油菜籽油也是不够的,还要有鱼有肉!
那麽,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卖肉卖鱼,将是一门好生意,绝对赚钱的生意!
眼下看来,街上卖鱼卖肉的并不多。
周晴仔细看了整条街道,却见街上只有一家国营猪肉店。
这家店平时卖猪肉,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卖点羊肉牛肉。
可想而知,现在的乡下人还是很穷的,很少有人上街买肉吃。
上辈子,周晴听她妈回忆过。
她妈小时候,特别爱吃街上的肉鸡和青条鱼,便宜,而且好吃。
按说,这些东西拿到乡镇的街道上卖,也是一门好生意。
可是,现在才1982年,肉鸡还没有人成规模地养,所以,卖这个还是太早了些。
周晴一边思考,一边把芝麻推到粮站去,换成了满满一袋大米。
这袋大米死沉死沉的,恐怕都快有二百斤了。
这袋米,再配上点白面,足够她们一家五口吃上两三个月的了。
想到这里,周晴心里一阵安稳和踏实。
出了街市,周晴在林间小路上,推着板车往前走。
“二丫,二丫!你板车上推的是什麽?”身後传来一个声音。
她回头一看,却是本村的小夥伴强英。
于是笑道:“我推的是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