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历史许愿墙开局给辛弃疾 > 第26章 第26章 辛弃疾 大慈大悲加 特 林(第8页)

第26章 第26章 辛弃疾 大慈大悲加 特 林(第8页)

咣当一声,却是崇圣寺的僧人见到这个法外狂徒,直接昏了过去,重重砸倒在地。

“带下去休息”,谢晦意兴阑珊地挥挥手,正眼都没给一个。

随即,他咬着果子陷入了沉思:“听说吐蕃佛教盛行,如果派出一支精兵,扮成来自崇圣寺的佛教交流团,趁机进入藏地……”

他沉吟许久,似在思量。

辛弃疾也没有催促,只是在他果子吃完的时候,又慢条斯理地剥了一颗软籽石榴,放在对方掌心。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谢晦思虑已定,将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告知他。

“吐蕃正值大分裂时期,处处各自为政,虽有唃厮啰之流横空出世,妄图效仿前人建立王朝,也不过昙花一现。”

“他们政教合一,共有塔波噶举的八小支,都是地方势力与宗教互相勾结形成的流派,各有祖庙,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自上而下信仰却都极其虔诚。”

“只需派一支五百人团队,打着交流佛教的幌子拜访各处祖庙,面见所谓的各处「活佛」,将其控制住,或威逼,或利诱,或改换傀儡。”

“为首者一归心,不怕麾下的这些部落势从此不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纵然辛弃疾一向艺高人胆大,闻此神来一笔,也不由惊讶道:“只有五百人?未免过于冒险。”

谢晦摆摆手:“人多不合适。”

他露出一抹微笑,清澈从容,与天边流动的绮霞皎然相映:“吐蕃又不傻,五百个人,还可以称是佛教浮屠使者丶散花仪仗队之类的,再多一看就有问题。”

辛弃疾:“……”

重点难道是吐蕃傻不傻吗!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和谢小玉讲道理:“就算是北府最精锐的那批,个个都能以一敌十丶甚至数十丶上百,但毕竟只有五百个人,倘逢变故,庶几无葬身之地。”

很有道理,但,笑死,对面根本不听。

谢晦用计,一贯是以最小的代价搏取最大的收益,为此,不惜冒着巨大风险,生死孤注一掷。

他望着远处佛像森严的轮廓,无比自信地挥一挥衣袖:“不必担心,我们本不为战斗而去,只是发动政变,将对面的宗教领袖纳为己用而已,五百人绰绰有馀。”

眼看辛弃疾眉梢微挑,似乎要反驳,谢小玉连忙恶人先告状。

“我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才将计划第一个告诉你,你为何频频向我泼冷水,莫非是不愿与我为友!”

辛弃疾连忙道:“我没有……”

“哼,还在狡辩”,谢晦抱起手臂,气势汹汹地说,“按照你的战力,以五百人包围几万落单的吐蕃士兵,难道还不够?”

辛弃疾迟疑:“够是够了,但是……”

“没有但是”,谢晦眉眼垂落,忽而轻声叹息,“为了尽快扫平叛逆,开疆拓土,多冒点险也是值得的——你明明有这样的能力,却又推三阻四,很明显就是嫌弃于我,不愿与我同行。”

“唉”,他说到伤心处,眸中波光盈盈,蓦地擡袖擦过眼前。

“自进攻大理以来,我与君出入同席,并辔征战,生死共赴,终究是错付了。”

“果然,这天下的交友都是有一未必有二,有始未必有终,当时情好欢甚,今日萧郎陌路。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负心薄幸之人古来多矣……”

辛弃疾张了张嘴,觉得自己简直百口莫辩。

他无比苍白地解释道:“我并不曾作此想法……”

谢晦不依不饶:“不,你分明就有!”

辛弃疾扶额道:“我真的没有……”

谢晦当即便用一种控诉的眼神看着他,语气幽幽道:“你作为当世英杰大丈夫,为何敢作不敢当!”

辛弃疾:“……”

祖宗,正话反话都被你说尽了,我还能说什麽!

他无奈地敲了敲眉心,忽然想到一茬:“陛下还给你留了一个锦囊,何不拆开看看?”

谢晦嘀咕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才不管他写了什麽。”

辛弃疾当作没听到,强行将锦囊拆开,见里面什麽字迹也没有,只放了一朵花瓣,一片莺羽。

他展示给谢晦:“你看,陛下在催你回家呢。”

莺丶花等物,向来是江南人思乡的象征。

比如梁朝时期,丘迟写信劝降将军陈伯之,就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风景很好,你快回来看看,莫错过花期。

後来,陈伯之果然被这封信打动,率衆回归了南方。

所以,这封锦囊,也是一种老父亲催促出征在外的崽,“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意思。

崽啊,打完大理国可以了,别继续浪了,快回来吧。

谢晦很明显接收到了信号,但他假装不知道。

而是指着那片莺羽,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什麽?是鸟的翅膀,陛下的意思分明就是让我在外自由飞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