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确实没有联通江南,一直按兵不动,为的就是最後时刻来一招狠的。
饭桌上,刘穆之与衆人一一谈话,大多数递上名帖,预约「宰相饭桌」的人,都是有事相求,或是有计策要进言。
叶颙从袖中摸出一块小型印刷机模型,向衆人展示一圈,又道:
“周必大御史此前改善了印刷术,大有进益,预备重新校正修订《文苑英华》,并进行刊刻。因他去了吐蕃,这事就拜托给我。”
刘穆之批准了此事,抽出一张公文纸,准备给他拨一笔运作款项。
他顺口问了一句:“何为《文苑英华》?”
叶颙自豪地说:“此书上起萧梁,下迄五代,收录二万馀卷文章,超两千位作者,是一部不朽的类书巨作。”
“上起萧梁?”刘穆之眉心一蹙,径直将拨款单子拿回头,“连本朝的文章都不入选,要你何用?”
叶颙:呆若木鸡。jpg
魏杞好心为他打了个圆场:“本朝作品已尽数录入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故而後世修书,皆从《文选》之後的年代,即萧梁开始算起。”
刘穆之神色微缓:“既是如此,先刊印《文选》,再修《文苑英华》。”
叶颙点头:“好。”
论文学修养和作品质量,《文选》的编者萧统,比《文苑英华》的一群编者高出几十倍,他自然没什麽不同意的。
接下来,魏杞又提起修订律法之事。
刘穆之听他说完了思路,微微颔首道:“重在普法,要以最简练的字数说明所有的要点,让识字者都能看懂,不识字者亦可通过别人转述,轻易理解。”
魏杞一怔,心悦诚服道:“穆之先生说的是。”
刘穆之又道:“未来将《大宋律》印刷成小册子,抵达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再制作一些画本作为儿童啓蒙读物,编写律法相关的话本子小故事,命各地说书人公开演讲。”
他们是重视法治的国家,千万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法律的漏网之鱼。
如此几年普法下来,看谁还不懂法,倘若知法犯法,必定罪加一等。
魏杞一一记下。
另有一名钦天监官员,要求按照後世郑成功时期的标准,兴建一架高清天文望远镜。
叶颙竖眉道:“如此劳民伤财,大大不可!”
钦天监官员跟他争锋相对,寸步不让。
虽然叶颙官位比他高太多,但现在官员升迁都看考成法,谢绝作弊,倒也不必特别费心思维护人际关系:
“探索宇宙星海的奥秘,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屈原便写出了《天问》,呵壁问天,如今我们得以进一步窥见星空深处,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二人争论了好一阵,吵得面红脖子粗。
最後还是刘穆之一锤定音:“当然要建,而且不止于此。”
二人都疑惑地看向他,便看见刘穆之另抽出一张纸,写了一张便签,擡手吩咐道:“去送给林子,既然天文望远镜能看见星河深处,让他试试能否做一个缩小版本的放在火。器上,提高准度。”
万朝观衆:“……”
刘穆之是神人吧,他的思维到底有多灵活,连这都能想到?
万朝中,照着郑成功图纸制作火。器的国家还不少,衆人一看,都觉得这个思路确实可行,各自吩咐给本朝技术人员。
紧接着,那名猪状元声称,最近他们乡镇小范围内爆发了猪瘟,是来求助的。
刘穆之听得眉头紧皱,当机立断,即刻派医生随他回乡进行诊断消毒,并将从该地流出的所有猪肉追回,统一做销毁处理。
猪状元纳闷道:“我如何知道一头猪是不是从我们乡里出来的?”
这是一个好问题,刘穆之也陷入了沉思。
他目光扫到一旁的小印刷机,忽而灵光一闪:“做一套刻章,每村一个,为每只猪盖下来源地和出生日期。”
这样,既方便追本溯源,也能防止某些猪肉商刻意以次充好。
接下来,饭友们各自有事向刘穆之禀告。
太学院长说要更新考试方案,增添实践板块,来问具体该如何改进;宫廷画家询问艺术交流的事,西夏已经归大宋所有,能否组织一次莫高窟考察;商贾因为当地整个木材手工业都遇到困境,前来求助……
刘穆之对答如流,很快就给出了最符合的解决方案。
万朝观衆咸为之叹服,笔记也记了满满一箩筐。
只能说,能当上千古一相的,都是有真本事丶辅国济世的人。
到最後,只剩一位老菜农,由始至终都没有说话。
他衣衫寒酸,形容简陋,神色局促地缩在一旁,不停搓着手:“丞相……”
刘穆之为他倒了一杯水,温言道:“老丈有事但说无妨。”
那菜农深吸一口气,战战兢兢地道明来意:“草民来自临川汝乡,阖村庐舍被本地济生堂纵火焚烧,无家可归,所种稼穑尽遭摧折,妻女亲朋亦被强行掳进馆阁,至今未有消息。”
“草民和几位乡亲去县衙前敲登闻鼓,反被暴打一顿,牙崩骨裂,满身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