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作者西羚墨 > 第103章 第 103 章 商业与货币3(第4页)

第103章 第 103 章 商业与货币3(第4页)

匈奴不能不打,只要战争就一定有牺牲。

就算有火器,谁能保证匈奴不会偷走火器自己研究?毕竟,后世的元朝也是从宋辽那里学会的火器。

主管经济的桑弘羊就只有一个想法:搞钱!多多搞钱!

先让百姓都富裕起来,富裕到战争过后也能有余力回缓,囤积足够的粮食和衣物,养更多的马匹和牛羊。

但是百姓的钱财是有限的,要提高经济,桑弘羊磨刀霍霍向富商和贵族。

现在又多了一个手段,这个消费节,可以有!

他跟东郭咸阳对视一眼,四目相对,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想法,然后朝刘彻上谏:“陛下,长安还没有过消费节……”

【最后,管仲已经开始运用宏观调控。】

齐国西部遭受洪涝后,不仅仅是当时赈灾维修堤坝就足够了,更担忧的是洪水毁坏了农田后,会影响当季的粮食丰收。

当洪水的消息传到朝廷,齐桓公十分忧愁:“怎么这个时候发洪涝,庄稼怎么样?”

从灾区回来的官员唉声叹气:“恐怕,不行了。”

齐桓公命令官员尽力挽救,但是依然没有救回来太多。到了秋季,粮食丰收的季节,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君上,西部粮食大幅度欠收!”

尽管早有猜测,当粮食欠收的消息传来时,齐桓公还是觉得眼前一黑。

管仲却早有准备,冷静问道:“粮价几何?”

官员回答:“西部如今粮食每釜高达百钱!”

本就因为洪水粮食减产,加上商人囤积居奇,故意抬高物价,本就不够的粮食价格高到离谱的地步。

管仲却早有准备,朝齐桓公拱了拱手:“君上,恳请您现在下令,全国征税收三十钱,但必须以粮食来缴纳。”

官员先愤怒了:“都欠收了还怎么用粮食缴纳?”

齐桓公反而劝道:“冷静,先听听管仲怎么说。”

“缴税时,东部缴纳三釜,西部缴纳半釜。”管仲耐心解释,“等东部的粮食集中到官府手中,再低价分给西部。这样东部粮食减少,不会因为市面上粮食太多谷贱伤农。西部粮食增加,不会因为洪涝减产忍饥挨饿。”

众人恍然大悟,开始快速发挥朝廷的力量,调东部丰收的粮食到西部。

在天幕的口中,这是朝廷的宏观调控力量,管仲这是很先进的思想。

但是在不懂经济的儒生口中,忿忿不平:“商人无奸不商,灾荒时期抬高物价,这是奸商的错!”

“不开仓放粮还囤积居奇,这是为富不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都是小人!”

此时还年轻的学子王安石,面无表情,坐在窗边一边为东家抄书挣钱,一边听着天幕讲述的经济故事,一心二用,依然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听到外面其他学子的话语,王安石只觉得聒噪。

最后,王安石听着对方越说越离谱,忍不住了:“你们这么重义,怎么自己不开仓放粮?”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几位学子家中可不贫寒,族中几百亩地,还有商铺农庄。

嘴上说的是书香世家,但是那么大的世家,谁家不经营几家商铺,光靠种地怎么养得起家族的几百号人,怎么供得起富贵生活和交际往来?

但是不同的是,这些“清贵人家”自己不会经手,朝廷也不允许官员经商,所以让他人经手,但是名义上,都是自己的下人。

同窗们说什么“我们施粥了”“我们放了汤药”,力证自己的无辜。

王安石呵呵两声,并不想说施粥与开仓放粮完全是两码事,而且许多世家占据的原本就是农人自己的田,施粥的粮食本就是农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

他知道口舌之争改变不了现状,也知道无论是商人的囤积居奇还是豪族开仓放粮都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商业,市场,宏观调控……”王安石听着听着,思维已经飘到了天幕所说的知识,已经飘到了另一个领域。

或许,这个领域才能解决他想真正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管仲的手中,商业不仅可以致富,可以强国,还可以发动商战。】

【欧美人喜欢玩的贸易战,早在几千年前,管仲已经玩过好多次了。】

【管仲在贸易战方面有许多著名事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衡山之谋、买狐皮降代国和买鹿制楚。】

“衡山之谋”中,管仲建议齐桓公向衡山国以极高的价格购买械器,再倒手卖出去。

随后,燕国“无意中”知道之后,也跟着一起高价购买衡山国的械器。

等秦国和赵国知道后,也跟着买。

于是衡山国国君见状,立刻把械器价格提高十倍,百姓都跟着去生产械器。

管仲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让齐桓公去赵国购买粮食,只用15钱买入,但是回到国内卖到50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