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免费阅读 > 第87章 第 87 章 武术与军事4(第6页)

第87章 第 87 章 武术与军事4(第6页)

刘娥下意识抚过自己的秀眉,看着天幕下习武的女子,难得生出艳羡之意。

“峨眉,蛾眉,这个名字真好听……”

“女子能习武,真好啊!”

当年她也曾在街头卖艺,假如那时她有机会投入门派,去习武,去闯荡江湖,而不是被皇帝看上,先是改嫁然后在王府金屋藏娇,做那见不得人的外室,又被接进宫中在那宫墙之内暗潮汹涌之中挣扎求生。

哪怕如今走到现在的地步,看似万人之上,她吃过的苦头,又有谁看得见?

【不过与影视剧里峨眉派全是女子不同,历史上的峨眉派是男女都收,但是功法有很明显的女子痕迹。

比如拳法里面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

剑法里面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

还有独门的簪法,里面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完全是女子的姿态。

峨眉派著名的兵器峨眉刺,又叫做“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演化而来。】

【后来,峨眉派与其他宗门一样,同样参与到了抗倭战斗。】

当大明越来越衰弱,完全无力抵挡倭寇的骚扰后,日本本土仿佛发现了这么一块大肥肉,从三三俩俩零散的落魄武士浪人,变成了开船集体来骚扰。

而武林门派的战斗,已经从单独战斗到了联合战斗。

“少林派到此!”

最先是僧兵抵达战场,与大明将士一起抗倭。

其他地方,各大门派同样没有歇着:

“武当派在此,谁敢放肆!”

“峨眉派前来助阵!”

“崆峒派!”

“青城派!”

“点易派!”

……

“苗人十八寨前来助阵!”除了众多的中原门派,还有少数民族,也带人前来抗倭。

苗人首领看着倭寇手中的倭刀,一阵愤怒:“用着我们的苗刀,杀着我们的同胞,你们的老祖宗知道你们如此忘本吗?”

苗刀的起源是华夏汉朝时期的长刀,由汉朝军中的环首刀演变而来,三国时期就从华夏作为回赠给日本的礼物有五尺长刀,有了现如今日本的武士刀,明朝后期,倭寇多使用这种武士刀,明人称之为“倭刀”。

戚继光若有所思:“原来倭刀也是起源于华夏,是我们的苗刀。”

“那是不是,军中配备了苗刀能更高的对抗倭刀?”

细看之下,苗刀与倭刀还是有些不同之处,而且苗刀更为适合华夏人。他杀了武士后缴获了一些日本武士刀,也研究过日本武士的招式,但是总觉得别扭,让士兵学习起来功效也不大。

现在看到苗刀与苗族的武术招式,戚继光有了新的想法。

不如,就改用苗刀!

因为同出一源,苗刀也有自己完善的刀法武术,并且同样是双手刀,后来戚继光抗倭选择让明军中装备苗刀,以苗刀来对抗倭刀,后来甚至用苗刀来对抗蒙古骑兵,满清骑兵,战斗力十分强大。

到了清朝后,苗刀遭遇了与开花。弹一样的遭遇,被冷藏,几乎失传。

直到民国时期,民间武术家刘玉春重出江湖,在苗刀刀法中融入通臂一十四式中的步法,用苗刀大败日本武士,得到了民国政府的重视。

日本武士协会同样重视,一次失败依然不可能善罢甘休,屡次派遣日本武士前来挑战,刘玉春的爱徒郭长生使用苗刀,再次获胜。

【虚假的武林大战,是为了争夺武林盟主、为了宝藏和秘籍;

真正的武林大战,是为了抗倭、抗英,仅仅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生存战斗。】

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将壮拳揉进北长拳,使得壮拳越来越强大,然后将之运用到了抗倭前线,屡建奇功。

土家族在明朝嘉靖年间,永顺、保靖等地土家族的土司率兵前去抗倭;

清朝时期,土家族被清限制民间习武,实行刀枪入库政策,土家人改为学习拳棍,以防守为主。

但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列强入侵后,土家人依然与清兵并肩作战,在广州抗击英军,击毙英军两百多人;

云南的德昂族比较偏远,保山地区的德昂族拳师王四墨参与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用长刀保卫保山,用冷兵器对抗日本人的热武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