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看到这里,忍不住幻想自己的女儿们和手下的女子们是如何的到处搜集消息,又是如何的排版印刷刊刻发行这些报纸。
曾经以为柔弱的女儿们,离开了深宫,离开了身为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帝的父亲的保护,不但没有折翼跌落,反而越飞越高。
这让赵匡胤十分欣慰。
他随手又翻看了两本大宋目前流行的民间闲杂报刊,一份《大宋排行榜》,上面有各种武林高手排行榜、机关高手排行榜、杏林圣手排行榜、美食天下排行榜,听说一个月才出一期,但是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各大门派和高手争排位争的厉害。
再看另一份《大宋武学周刊》:
除了介绍各种兵器,各种门派与武学,也有门派的招生。
《少林派招武僧,可收俗家弟子,注:习武期间依然需要学佛需要劳作》
《武当派招剑法高手,注:须识字,须勤奋学习,懂医术者优先》
《峨眉派招女性高手,不限年龄,但需面试考验品性》
这一份武学周刊看似是民报,实际上,背后是赵匡胤私人。
“这样鼓励,朕就不信大宋一直文弱下去。”赵匡胤也愁得很,他这样能打,能领兵,怎么后世子孙可以差成那样。
没办法,为了永绝后患,他只能从宋初,就把尚武的风气鼓励起来。
这份《大宋武学周刊》赵匡胤特意单独设置,就是为了避免日后的皇帝还是不行,重文抑武直接把武学周刊也禁了,设置在民间,重利之下,偷偷印刷传阅也可以,大宋的皇帝指望不上,就得指望宋人。
赵匡胤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份武学周刊看起来粗糙,用纸普通,但也因此比较廉价,让百姓都能购买,也因此能自己在家根据上面的内容学习基础的强身健体武学。
比如,民间开始流行跑步。
尤其是东京,这个被天幕点名过日后会被金人入侵的京城,东京百姓跑步的队伍十分壮大,成群结伴地跑步。
从东京往外,一路连接到边疆的地方,谁都不敢放松。
京城都能被打穿,他们地方上岂不是各个被屠戮殆尽?
这样的威胁下,女子们习武起来十分有紧迫感。
乡间女子甚至主动上山跟着学习打猎,连看可怕的狼群都觉得比天幕提到过的靖康之耻的男人可怕。
——靖康之耻时,无论是金人,还是汉人,那时的男人都不是人。
“女儿,你一定要记住,并且要代代往下传,女孩子一定要健壮!要会跑,会跳,从小练力气,这样才能活下去!”
猎户在生死存亡之际,对女儿曾经各种约束教育变得十分朴素:
“爹娘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好好活着,爹娘就高兴!”
猎户女儿背起弓箭,绑好束腿,眼神坚定:“爹娘放心,我就算死,也要杀几个金人再死!”
母亲心疼地想说什么让女儿好好活下去,可是再一想,真到了那时候,也许正面与敌人拼杀而死反而是最幸运的,最终只是给女儿递上沙包:“今天绑轻一点的,习惯了再加重。”
。
铁匠把家里的孩子叫到一起:“以后家里的技术一起学,好好学。”
儿子还有些不习惯:“爹,她们是女孩……”
铁匠一句话让儿子闭嘴:“以后你能保证你不被抓壮丁?”
铁子低头:不能。
“可是女人在战乱中也可能被污辱……”
“你就不能盼着你妹妹点好?”铁匠恨铁不成钢地瞪着自己被惯坏的儿子,“男人无能,才会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你身为家中长子,无论是你的妻子、你的姐姐还是你的妹妹,都是你的责任。”
“家里的传承不能断!能传承到后世被后人所知的技术,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幸运的。咱家不能因为顽固断了传承。”
最后,铁匠语气重重地对儿女们一起说道:
“都给我好好学,代代相传,谁让家族绝学失传了,死了老子在地下也要抽死你!”
铁匠带着儿女走向自己的打铁间,一边打铁,一边介绍:
“唐刀来源于汉朝的环首刀,但是去掉了环首……唐刀不止是一种刀,是大唐刀的统称……”
他的女儿们看着父亲的汗水染湿了衣衫,看着那钢铁在高温下迸发的火焰,突然想到了天幕上出现过的后世的女工人。
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后方工厂缺人,女人同样被鼓励进入各个工厂。
曾经不对女性打开大门的重工厂、军工厂,都有大量女工人在挥舞着铁锤,敲击出钢铁的火花,与高温和熔浆为伍。
那个时候,还有谁有资格说什么“女子本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