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格格党 > 第122章 第 122 章 医学与生命6(第2页)

第122章 第 122 章 医学与生命6(第2页)

女教师轻轻咳了一声:“有些同学,考试时不要东张西望啊。”

顿时吓得好几个学生齐齐缩了缩脖子。

她走下讲台,挨个看学生的答题的试卷,看着各种各样的奇怪答案,又想笑又来气。

平日教的看起来都懂了,怎么一到考试都忘了,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等到考试结束,试卷交上去,老师抱着试卷刚走出教室,学生们一片惨叫:“啊啊啊我最后一题没写出来!”

“那一题到底是选A还是选B?什么!选C!竟然是鼠疫!完了完了我选错了!”

“完了完了,我的好多答案跟你们对不上,我该不会不及格吧!”

“不及格算好的,我感觉我可能只能得十几分啊啊啊啊!”

不同的时空,同样的学子惨叫哀嚎,让古人感受到了一些亲切。

大唐的朝堂之上,讨论的氛围热烈的如同回到了科举放榜那一日。

有官员注意到了后世学堂的不同之处。

“后世不但有女夫子,男女学生竟然是同教室学习,竟然完全没有男女大防!”有人注意到了女教师和女学生,为男女同教室莫名震怒。

“这成何体统!看着也是十几岁的姑娘怎么能与这么多男子一起学习!”

长孙皇后幽幽地看了过去,说话的官员立刻闭嘴。

“后世还夸我大唐写的《晋书》是少有的以女性卓越能力为典范的史书,大人非要让大唐女子也跟明清女子一样缠足殉葬才好吗?”

官员涨红了脸,《晋书》的修史者涉及者众多,上至帝王李世民,下至众多开国功臣,天幕夸《晋书》时连着修书者一起夸,让满朝文人得意了好久,现在长孙皇后一句话,让这些修书者齐齐看了过来,压力倍增。

杜如晦慢悠悠道:“这种制度挺好,大唐也有女医,也可以学习。”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先保住长孙皇后的命,皇后不死,太子不谋逆,他的弟弟和不孝儿子也不会带着全家倒霉!

不光杜如晦是这个想法,其他开国功臣普遍是这个想法。

辛辛苦苦打天下是为了传给后世子孙荣耀,不是为了被子孙糟蹋,涉及到夺嫡之争,结果两败俱伤,站队者一个也没赢,就算天幕现在剧透了,谁知道李世民知道大臣的站队后不会自己临终前一波带走。

“看天幕,这一次的内容很值得学习。”满朝文武各怀心思时,长孙无忌连忙圆场。

关于女医的讨论,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长孙皇后没有继续追究,微笑着顺着兄长的话转移了话题:

“后世的试卷非常不一样,题型更多。”

“我们虽然没有那些奇怪地符号,但是换成甲乙丙丁也不错。”

她在女教师下来巡视时,镜头调转向考生的试卷,看出了试卷的不同。

李世民也认可,并且补充道:“那分制也不错,有固定答案的可以有固定分数。”

魏征道:“不错,这样可以明显看出哪里学的不扎实,我大唐的确可以改进。”

还有人被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震撼了。

“那教室也很特别,窗户竟然全部用琉璃,光照明亮,真好啊。”

房玄龄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纸糊的窗户都觉得室内太过昏暗,现在看到教室的玻璃窗格外渴望。

其他人也讨论道:

“女夫子身后的黑色墙壁似乎可以写字,还可以擦去再写,着实神异,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涂得……”

“或许可以让方士研究一下,没准也是一种矿物质。”还有人注意到了女教师脸上的近视眼镜,并且发现了少数的那几个女教师扶眼镜时、镜片里出现的学生试卷的字体更为清晰。

“女夫子脸上的奇怪物件似乎也是琉璃,我发现透过那小片的琉璃能让远处试卷的字看得更清楚!”

千言万语中,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后世的好东西真多啊!”

“我大唐有纸,有太医署,也有琉璃,为什么做不到?”李世民重新燃起更大的决心:

“天幕说得没错,我们现在有许多东西一直传到后世,也有一些东西发现了却没找到正确的用法。”

“我们不是做不到,是没好好使用。”

长孙皇后看向李世民,眼神温柔而有力量,“陛下,臣妾相信,这一世的贞观之治,会更早的开启盛世大唐!”

李世民心情激荡,紧紧握住长孙皇后的手,想说什么,眼角余光扫了一眼朝堂上的老顽固们,最终把话埋在心底。

他只想,先保住皇后的命,让二人一起健健康康,长长久久!

为此,女医一定要发展,一定要提高质量!

【在这个考试过程中,成绩卓越者可以一边继续学习,一边担任医官。但那种考试成绩差强人意者或者无长进者,哪怕学习了很多年,也会被取消学习资格。】

【唐朝时期,把太医署这一机构进一步整顿扩充。】

在大唐的医学教育中,有《大唐六典》留下相关资料,荆咕直接把相关资料打在大屏幕上,并且做出文字解释。

其中,把太医署的医学学生称为“医生”,负责授业的是“医博士”和“助教”。

《大唐六典》记载师资配置:“皇朝武德中,博士一人、助教二人。贞观中,减置一人,又置医师、医工佐之,掌教医生、医博士,掌以医术教授诸生。”

关于分科学习:“诸医生,既读诸经,乃分业教习,率二十人,以十一人学体疗,三人学疮肿,三人学少小,二人学耳目口齿,一人学角法,体疗者七年成,少小及疮肿五年,耳目口齿之疾并角法二年成。”

体疗指的是内科,疮肿是外科,少小是现代的小儿科,耳目口齿类似现代的耳鼻喉科,角法是一种放血疗法,大唐的太医署医生主要学习这五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