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
回到图书馆,姚彩之开始找关于创业性的书籍,找来找去,寥寥无几。
不具备针对性,相关甚少。回想自己在孙昙月家无意瞥见的有关书籍,她来了书店。
几家书店对比,她的选择多一些,不会盲目。
她不知道针对性极强的创业所属分类,只能边比较边搜素阅读哪类适合小白,或适合她自己现阶段的解读。
她在路边或蹲或坐,分析这些建议的利弊。
姚彩之从来不会小瞧自己,她相信自己有解析这些的基础能力。
下午五六点,她在一家书店选了一本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类指南。
她心中早已有了合适的创业项目,就是非遗小吃。
这麽些天,她了解到一些米糕故事,所谓米糕,无非米制品。
大米做的,而有些门店,不只有米糕,还有其他新兴品类结合。
不仅能帮助米糕快速获得更多年轻群体接受喜爱,还能提高销量业绩,可是两全其美。
运营适当,门店作出的成绩,还有极大的可复制性。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学习人家的经验,不过她是接触不到核心的,只能通过现象看本质。
说来,这句话,她倒是记得清。
有些事情该释怀也就不再留念,比如高考失利,比如离家谋生。
当然,等她学会,她想,她是一定要回家创业的。
米糕在问海以及南方都比较普遍,在她家乡,却是少有。
有道是做别人不做的,走别人不走的路,但这条路,无疑很孤独。
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她需要更多的谋算,但这条路,当下她是坚定会走下去的。
这事,她热爱,她有满腔的激情与热烈。
这事她一个人可以学好做,毕竟,要学一些深奥的,不如学一门现在想到的。
回到宿舍,姚彩之想到家里。
爸妈身体也算健康,没什麽大毛病。
妹妹呢,成绩好,家里也不用她忧心妹妹补习以及学费的问题。
爸妈也没有催促她往家里打钱,不过好听的话不多。也许是因为高中三年的原因。
他们倒是和表叔交代的多,可能是怕自己会忘。
不管怎麽说,她觉得这样还是挺好的。
存钱自由些,攒钱动力多一些。
努力的脚步稳当一些,对,不要过多焦急,否则乱了脚步不好。
因为高中三年当真给她的教训太多了,一些出了学校想到的,都是在这三年悟出来的。
那时她成绩下滑不好,她太想一雪前耻了,甚至听了迷信,把什麽大神放到口袋里三天,考试当天保准学神附体,不保满分,也保顺利。
花了她几十块钱呢。
事实上,根本无用,纯属安慰鼓励。
还有一次,她前一周模考成绩不好,本来也很糟糕了。
又听信什麽大师所言,夜里拜师祈祷,保准她下周模考好运。
别提了,花了她几十块钱呢又。
而且两次她还不认,直到被老师发现她兜里揣着一个符宝,上课双手合十,希望老师讲的她全部一字不差记住。
被老师察觉,她天真地说,她在练习最强大脑。
不说别的,老师办公室和她一叙,当着家长的面,解除她的彷徨迷信。
好吧,她确实是不敢了,真浪费钱,零花钱被限制。
她知道创业也是如此,不能急功近利,听之任之。
有谋划最好,殊死一搏好像还没到那种地步,那对她来说,遥远不实。
没有必要去花代价去验证,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创业,太接近死亡,何况她一点经验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