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重生三国我郭嘉 > 第60章 天时地利大河为弓(第2页)

第60章 天时地利大河为弓(第2页)

两名并州骑正俯身捧水,脸上的骨线松了一寸,像鱼入水。他鼻翼微张——渴,是实在的。他轻啧:“明日再吃一口。”

——

午时将近。城头日影斜,风彻底偏到南,稳得像被温柔牵住。郭嘉合扇:“诸位就位。”

“司闸!”

“在!”

“北洄渠——上游第一闸,半阖;东引河——二闸挂钩,听铃;西泗渠——三闸只取一寸水位,不许多。”

“喏!”

许褚握拳:“军师,何名‘三闸’?”

郭嘉伸手在沙盘上画了个弧。“看。”他的指尖从城外的河势轻轻滑过,河在沙盘上是一道大弯,“这条大河,抱城半臂,是‘弓背’;三条渠如弦,牵在城肋下,是‘弦’;城中井、暗廊、廨后水道,是‘矢眼’。半阖上游、挂钩东引、轻挑西泗,是拉弦。铃响那刻,落两闸,掣一闸,水头就入,‘矢’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他不靠井?”荀彧问。

“不靠井,就靠‘渴’。”郭嘉道,“他若嫌‘井’是假的,便去巷口找‘真水’;巷口没有水,他就会找更近的井。人渴时,聪明会让位给本能。‘本能’是一条向下的坡,我们只在坡底放上一只瓮。”

他顿了顿,扇骨轻敲掌心:“再添一件小事——城上石灰与豆糠,准。灰打眼,糠吃水,地就‘死’;地一死,马踏不动,人退变慢,我们‘水箭’才扎得稳。”

“这也算术?”许褚憨笑。

“术藏于法。”郭嘉答,“法是闸,术是灰。”他抬眼,眸光沉静,“天时既备,地利既具,下一步——人和。”

“人和在谁?”曹操到了,立在鼓影里,语气平平。

“在对面。”郭嘉垂目笑,“温侯要‘痛快’,士卒要‘解渴’,陈宫要‘自证不被人牵着鼻子走’。这三样凑在一处,就是我们的‘和’。”

曹操沉吟点头:“铃,何时响?”

“日过正中,影入半阶。”郭嘉答,“此时风稳,水头不散。”

——

日轮正中,城墙影子切到了台阶半寸处。

荀彧的铃,在掌心里轻轻一转,终于出第一声细响——清,稳,如针刺薄冰。

闸匠同时拉动绳索。外河上游第一闸半阖,水头在闸面上起了一朵并不夸张的花;东引河第二闸挂钩落下,金属“叮”的一声,小闸门乖顺地偏开一个角度;西泗渠第三闸仅仅撬出一指水位,像慢慢吐出的一口气。整个城的地下轻轻颤了一下,极浅,像一头沉睡的兽翻了个身。

市口忽有两阵铜钹声,短促,是城中“退”的暗号。

并州骑正赶着从右廨旁折出,队列整齐,退得很快——快到高顺心里都满意。

就在此刻,北市井沿“咕”的一声低吼,一股青黑的水柱从井口猛然喷出,溅得井沿的湿光跳了一跳;紧接着,巷底另一口小井也“咯”的一声,水沿着石缝涌出,顺着鹅卵石飞快铺开。

“井爆水!”有人惊叫。

陈宫的指尖猛地一紧,马鞍上的革出一声“吱”。他立刻抬手:“回!避井——”话未落,廨后墙根又涌出一道更细的水线,贴着墙面往前窜,像蛇。

就在水将路抹平的一瞬,城楼上有人抛下一蓬粉白的灰,随即又是一捧豆糠——灰先落眼,豆糠后吃水,地皮“唧”的一声,像被人按死。

赤兔前蹄一蹬,铁蹄在湿糠上划出刺耳的滑响,吕布身体前倾,戟尾往地上一拄,人没有失衡;只是他眼角压出一条极细的冷纹。

“有器械!”高顺喝,“护眼——列楯!”

豆糠迅吸水成浆,鹅卵石之间的缝隙被黏住。

井口再喷一股水,这一次微带着土腥与盐涩。并州骑军靴陷入半寸,赤兔后蹄一踏,溅起的浆糊糊住了马膝,度被拖了一线。这一线,足够让暗巷尽头的重弩“咔”的一声上弦。

“放!”

第一排弩矢齐出,矢尾嗡作一片,像一阵被拉满的风。

并州骑用楯一遮,前三矢被挡,第四矢却钻过井绳与马颈间的缝,狠狠钉进后排士卒的小腿。人未倒,队形却皱了一褶。

“再放——二拍半节奏!”城上鼓点落下,重弩不急不缓,正好与井喷的水头错开半息——水声起时弩息,水声落时弩鸣,每一次鸣都打在人腿最难提起的那一刹。

“撤——列纵!”陈宫沉声。纵列比横列更能破水,但也更容易在狭巷里被溅开的“灰糠”黏住脚根。他一边退,一边死盯两侧高墙——他在找“破绽”,哪怕是一截没抹灰的砖缝。他找到了,果然在巷右一段旧墙下有一块碎砖未填。他扬下颌:“从那处抬墙——扛进!”

两名亲随同时上去,将楯当作撬杠,身子一力,旧墙竟被撬开一个窄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