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巡检从九品 > 第103章 往北(第5页)

第103章 往北(第5页)

半上午时分,日光毫无遮拦地倾洒在满是狼藉的战场上。泥土被鲜血浸透,混杂着兵器的残骸与战马的嘶鸣余音,一片肃杀景象。王十三身姿笔挺,宛如苍松般傲立于其间,他的衣衫被鲜血染得斑驳,殷红的血迹从肩头蜿蜒而下,干涸的部分已经变成暗沉的铁锈色,却难掩那蓬勃朝气。

他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恰似寒星,轮廓分明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独有的英气,高挺的鼻梁下,紧抿的薄唇彰显着坚毅。那眼神,在锐利中藏着久经磨砺的敏锐与深邃,时而扫视战场,时而凝视远方,似在洞察着每一处暗藏的危机。

将刘二和奴隶押回庄子后,刘二刚跨过门槛,双腿一软,“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地。

他的身体抖如筛糠,膝盖在粗糙的地面上摩擦,出细微的声响。

脸上写满了恐惧,眼睛瞪得滚圆,瞳孔因惊恐而急剧收缩,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顺着脸颊滴落在地面,溅起微小的尘土。

王十三神色平静,只是微微皱眉,那微皱的眉头间似藏着千钧的压力。

他目光如炬,静静地看着刘二,周身散着无形的压迫感,空气仿佛都在这目光下凝固。

在这目光的逼视下,刘二终于崩溃般交代:“大人饶命!我是大同府参将的家将,一切都是我家老爷指使,他逼我倒卖奴隶,威胁我若不从就对我家人下手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抬手用满是污垢的袖子胡乱地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和汗水。

王十三听闻,内心猛地一震,表面却依旧沉稳如渊。他清楚,参将与总兵关系密切,此事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与总兵张崇山的合作。

他起身,在厅中踱步,步伐轻盈而稳健,每一步都似带着思考的韵律。

脚下的青砖被他的鞋底摩擦,出轻微的“沙沙”声。

脑海中,各种应对策略如走马灯般闪过,是直接与参将对峙,还是迂回周旋?是先稳住局势,还是立即采取行动?他权衡利弊,试图找到最佳方案,每一个念头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斟酌,就像在雕琢一件珍贵的玉器,容不得半点瑕疵。

突然,他停下脚步,眼神变得冷峻,却又透着一丝果决。

他决定,为了维护与张崇山的关系,推进自己的计划,必须将知晓内情的奴隶贩子们秘密处理掉。

但这并非鲁莽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他抬眸,看向手下,声音低沉却有力,虽语不快,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把刘二以及参与奴隶倒卖的所有人,都带到庄子后处理掉,消除一切他们存在的痕迹。”

他一字一顿地说着,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沉重的石子,砸在手下们的心上。

之后又审问了另一个掌柜,再确认他确实没有奴隶线索后就放了他,之后王十三对这群奴隶、胖掌柜苗傅、马三施展忠心术收服。

接着写王十三问这群奴隶,谁有方法能回去,一个高大的奴隶说:“从大同府向西北方向潜行,绕过杀胡口等重兵关隘,沿蛮汉山进入草原。利用山地和沟壑地形隐蔽,避开明军大同至宣府官道。然后向西经和林格尔,进入土默特平原,此处明军控制较弱。接着抵达托克托附近,沿黄河北岸向西,经准格尔进入河套东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十三想了想他们肯定比自己更知道怎么回去,就同意了他们的计划,吩咐他们不是察罕脑儿部的分批投靠察罕脑儿部,在黄河结冰期到了以后想办法抓了台吉给自己。接着吩咐身旁校尉去把麦达叫来。

校尉即刻领命前去,一头扎进麦达的镖行。此时镖行里,武师们或是在专心擦拭着兵器,或是忙碌地检查着镖车,麦达正坐在案前,对着账本仔细核算。

校尉快步上前,凑近麦达,压低声音说道:“麦掌柜,王十三大人有请,让您即刻随我去一趟。”麦达手上的笔猛地停下,迅起身整理好衣衫,跟着校尉快步离开。

一见到王十三,麦达便恭敬地拱手行礼:“王大人。”

王十三神色冷峻,靠近麦达,用极低的声音说道:“麦达,我有件机密大事要托付给你。我这里有三千两白银、二百两黄金、珍宝十箱、还有两匹大食宝马,全都拿去换成银子,然后用这些银子去买马,要接近战马的标准,最少要买五百匹,此事必须暗中进行,绝不能让任何人察觉。”

麦达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王大人,如此兴师动众地买马,到底所为何用啊?”王十三眉头一皱,警惕地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才小声说道:“我暗中安排了一些鞑靼人和女真人回草原。”

说着,王十三从怀中掏出一张一万两的会票,递给麦达,“务必把马的数量和质量都保证好。”

麦达接过会票,心中一震,意识到此事责任重大,赶忙点头道:“王大人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保证不露出一丝风声。”

麦达回到镖行,挑了几个绝对信得过的心腹,趁着夜色,将那些要兑换的物品用厚实的布层层包裹,分批次悄悄运往城中不同的钱庄和商铺。

麦达凭借着在江湖多年积攒的人脉和精明的手段,和钱庄掌柜、商铺掌柜们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总算是以最快的度把物品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随后,麦达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马市。

他一匹匹仔细查验马匹的牙口、腿脚和体魄,和马贩子们斗智斗勇,分毫必争。经过好些天没日没夜的忙碌,终于凑齐了五百匹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十三又陆陆续续暗中买了几十个鞑靼人奴隶。到了出那天,清点人数,一共有四百九十七个奴隶,王十三还安排了一队锦衣卫送了他们一段。

又过了几天,京城传来圣旨,大概意思是晋商范家被定为“主谋”,指控其“胁迫边将”“资敌叛国”。

范家东家凌迟处死,级传示九边;家族成年男子斩,女眷充入教坊司。

查封山西八大商号,限制边贸资格,征收“赎罪银”百万两。鼓励百姓告奸商,抄家所得三成赏赐告密者。

大同镇军自总兵官张崇山到参将等人均罚俸三年,降一级留用。

游击将军尉迟都、大同府守备公羊屯革职调离至宁夏镇任马政吏,杖责五十,不株连家族,家产充公。

北镇抚司百户王十三、试百户朱德浮因此案被提拔为副千户,赐银六十两、纻丝四表里。

圣旨一下,街头巷尾,百姓们都在低声议论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城中的其他商人也都人人自危。

他们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才能在这场“晋商通敌集团案”中独善其身。

有的提议联名上书,为晋商喊冤;有的则打算散尽家财,远走他乡。有心的商人里都清楚,这是皇帝在强化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