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巡检从九品 > 第114章 再征(第2页)

第114章 再征(第2页)

陈瑛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巨大利益!更明白鄂尔哲图的用意!这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用江南商贾和他陈瑛本人的钱袋子!换取他在朝堂上继续充当反战派的急先锋!

“哼!”陈瑛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不悦!“本官上疏乃为国事!岂是为一己之私?顺恭王此言!未免小觑了本官!”他话虽如此!却没有立刻拂袖而去!

沈千山心中了然!脸上笑容不变!“大人高风亮节!在下佩服!只是我家主人还有一言!望大人三思!”他身体微微前倾!“若朝廷执意西征!战端一开!商路断绝!江南百万织户!数十万船工!生计何存?”

“更何况”沈千山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北边蠢蠢欲动!南边安南陈氏旧党亦未死心!若我黄金与大明两败俱伤!此等宵小趁虚而入!大明四境烽烟再起!届时!生灵涂炭!社稷危殆!大人身为都察院之!岂能坐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番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敲在陈瑛心坎上!他最担心的!就是朝廷穷兵黩武!耗尽国库!引内忧外患!鄂尔哲图的人精准地戳中了他的软肋!

陈瑛沉默良久!最终缓缓起身!“沈掌柜今日之言!本官记下了!”他没有明确表态!但沈千山知道!目的已经达到!这位朝堂上的反战领袖!回去后的奏疏!言辞只会更加激烈!

鸭绿江畔!义州驿馆!夜色深沉!江风凛冽!

朝鲜赴明使团正使朴元宗!在房间内焦急地踱步!他刚刚接到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北虏未靖!南疆未安!若天朝西顾!四境皆反!三韩之地!恐当其冲!望使君慎言!”

这封信!如同一块寒冰!瞬间冻僵了朴元宗的心!他此次奉朝鲜国王之命出使大明!除了例行朝贡外!还肩负着一项秘密使命试探大明对北方女真诸部和东海倭寇的态度!为朝鲜北拓和海防争取空间!

然而这封神秘的警告信!却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北虏未靖”!指的是女真和可能死灰复燃的瓦剌!“南疆未安”!暗指安南的局势!“四境皆反”!更是赤裸裸的威胁!尤其是最后那句“三韩之地!恐当其冲”!分明是在警告朝鲜!不要在大明与黄金冲突时!趁火打劫!否则必遭报复!

朴元宗几乎可以肯定!这封信来自黄金汗国!鄂尔哲图的人!竟然能将手伸到朝鲜使团之中!其情报能力何其恐怖!更可怕的是!信中所言并非危言耸听!若大明真的与鄂尔哲图开战!朝鲜若有异动!以鄂尔哲图那睚眦必报的性格!和其麾下那支能从河套打到印度的铁骑!跨过鸭绿江教训朝鲜!并非不可能!

“烧掉!”朴元宗对心腹随从低声命令!“立刻烧掉!”他看着那封信在火盆中化为灰烬!心中已做出决定!此次入京!关于北方和东海的试探!必须更加谨慎!甚至要在适当时候!向大明皇帝表达朝鲜对西境安宁的关切!绝不能让朝鲜卷入这场可能的巨兽之争!

京城。

烛火通明!朱棣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久久地凝视着那被标注为“黄金汗国”的广袤疆域!

案头堆放着厚厚的奏报:

撒马尔罕立碑的详细描述和碑文拓片!

宁夏卫关于河套前沿斥候骚扰粮道破坏水源的奏报!以及请求增拨粮饷加固堡垒的急件!

锦衣卫关于撒马尔罕军演的密报!详细描述了那支融合多兵种的恐怖军队!尤其是那三百头武装战象和佛郎机炮的威力!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新上的奏疏!言辞激烈痛陈西征之弊!劳民伤财!恐引内忧外患!并附上江南数十名大商贾联名上奏!恳请朝廷维持丝路畅通!

朝鲜使臣朴元宗在觐见时委婉表达的对北方女真和南方安南局势的担忧!暗示希望大明能集中力量应对这些近在咫尺的威胁!

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一个结论!鄂尔哲图已经织就了一张巨大而坚韧的网!名分地理实力资源舆论情报环环相扣!将他和黄金汗国保护在其中!

朱棣缓缓闭上眼睛!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无力感!他是大明的皇帝!是九五之尊!却被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藩王!用如此精妙的手段!逼到了墙角!

打?胜算几何?后勤如何保障?国库能否支撑?朝野反对之声如何平息?若战事胶着!北虏南疆再起烽烟?后果不堪设想!

不打?难道就任由鄂尔哲图坐大?成为大明西陲的心腹之患?

“呼!”朱棣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他睁开眼!眼中的挣扎和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无奈的清醒!

他走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在一份关于嘉奖顺恭王鄂尔哲图进贡波斯宝马和印度香料的奏疏上!批下两个字:

“准赏!”

笔尖落下的瞬间!朱棣仿佛听到了自己心中那声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叹息!他知道!至少在他有生之年!大明与黄金汗国之间这道由鄂尔哲图亲手构筑的无形藩篱!他是打不破了!他能做的!只有容忍!并将这棘手的问题!留给他的继任者!

他最后看了一眼舆图上那片辽阔的金色疆域!转身离开!背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很长!如同一道无声的妥协!与一道横亘在欧亚大陆之上的无形藩篱!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复杂的权力图景!

京城,一座深宅大院的密室中,烛火摇曳。

几位身着锦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围坐,他们是江南张氏、山西王氏、徽州程氏等顶级豪族的代表。

桌上摊开的,是一幅标注着维贾亚纳加尔帝国山川河流的南印度地图,以及一份盖有顺恭王金印的密约。

“诸位。”张氏家主,张明远,手指重重敲在克里希纳河谷的位置,“顺恭王殿下承诺,打下这片‘南天粮仓’,沿河最肥沃的十里之地,归我张家!其余河谷良田,按功分予各家!”

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想想看!稻米一年三熟!香料、宝石、象牙!比在江南与官府周旋、被盐引茶引卡脖子强百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风险也不小啊!”程氏代表,程文柏,捋着胡须,眼神精明,“维贾亚纳加尔不是软柿子,那是印度教正统,百万之众。热带瘴疠,更是要命。”

“风险?”王氏的代表,王烈,一位曾在边军效力过的武勋子弟,冷笑一声,“我王家出三百私兵,皆配三眼火铳,熟稔攻城拔寨!再带上二十名精通水利农桑的幕僚!只要顺恭王的蒙古铁骑能撕开口子,后勤、攻坚,我王家包了!怕风险?那就守着江南那点薄产,看别人吃肉喝汤吧!”

利益与野心的火焰,最终压倒了顾虑。

数日后,一支支打着“西域行商”旗号,实则满载着精锐私兵、工匠、农具、药材甚至秘密夹带的小型佛郎机炮的庞大队伍,从江南、山西、徽州等地悄然出,汇入通往河套的商道。他们的目标,是遥远的南印度,是顺恭王鄂尔哲图许诺的“世袭封地”与“南天爵位”。

南印度,克里希纳河北岸。

维贾亚纳加尔帝国的边防重镇,戈尔康达要塞,矗立在灼热的阳光下。守将拉吉夫自信满满,他的城墙坚固,士兵勇猛,更拥有数十头披挂重甲的战象。他听说过来自北方的蒙古骑兵,但认为在河流纵横、丛林密布的南方,骑兵优势将荡然无存。

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一支前所未见的军队。

地平线上,先出现的依旧是鄂尔哲图麾下标志性的蒙古重骑,但紧随其后的,却是一支装备精良、阵型严整的步兵方阵!他们身着轻便但坚韧的皮甲,手持的不是弯刀,而是闪烁着金属寒光的火铳!

“放!”王烈站在阵中,令旗挥下。

“砰砰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