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农家小首辅by封十一 > ◇ 第95章运河(第1页)

◇ 第95章运河(第1页)

◇第95章运河

自古以来,官场上讲究的便是官不与民争利。

当官的若是明晃晃的和商人搅在一块敛财,少不了被御史弹劾,因此,陶小池手底下的商队没一个在他名下挂着。

为了使手底下能有用的人,这些年陶小池认了不少干弟弟,再加上长辈陶游和池秋如今在裴家村住着,好几个裴家村的小辈们改姓陶或者池。

裴璟在幽州初来乍到,根本没多少当地乡绅理会他,为了能使手底下有可用的人,不得已把裴家村的同族人迁过来。

一个地区要发展,最重要的便是经济和人口,但是幽州地处偏远又在边关,根本没多少有钱商户往这边跑。

人口就更不用提,发展人口需要时间,而且幽州这地方只要一打仗,绝对的十室九空,如今幽州的人口还是早些年朝廷强行从其他地方迁过来的。

裴璟如今在幽州府搞出这麽大的动静之所以没有被弹劾,三分是因为他给彭王府献上了炼焦方子,之後又转献给了朝廷。

三分则是商税。几个厂房顺利建起,有了订单便可以缴税,纳了税之後府衙便有了钱,有钱之後很多事就好办了。

最後四分便的夏种时裴璟推出的肥田法子,在秋收已经完全凸显成效。

幽州地处华北平原北侧,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若是一年风调雨顺亩産一百七八十斤没问题,如今用上了裴璟的肥田法子,最高一亩地竟然産了两石粮食,也是二百四十斤。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功绩,整个幽州府的官吏们都高兴疯了,裴璟倒是十分淡定,把这件事情写了一封折子送入京中。

果然陛下大喜,亲派寺农寺的农学官赶赴幽州府学习肥田之法,顺便给裴璟多进封了一个农学提督的名誉官职。

而彭王在听说这件事情之後,也亲自跑过来看了一眼,确认过事实之後彭王大喜过望,直接大手一挥,在军中让军户们手下的田地全都用上这种肥田法子。

裴璟如今并没有过多接触彭王,一个手握重军的藩王和武官有接触是平常,但若是和他这个掌握民政的知府有过多的接触,传出去就不太好了。

裴璟很稳得住,人在官场上擅长舞袖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能力,而且京官和地方官也不一样。

当地方官,能治理好一方,使地百姓富裕,甚至是能做到充盈粮仓,就比什麽都重要。

当京官,能为皇帝献策,能透过事件表象直指本质,替皇帝分忧,就是一个好官。

如今裴璟想出的肥田法子,足够保佑他在幽州知府的位置上坐三年。

裴璟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从京中传来的信件,看完之後把信件放在旁边的烛台之上,任由火焰吞噬纸张,微微松手,被火席卷的宣纸慢慢飘落到地上,最後变成一撮黑色灰烬。

给商队开後门,在幽州府建立工坊,大范围招收工人,一桩桩一件件如此惊世骇俗之事,京中自然有不少人弹劾裴璟。

但前有炼焦方子,後有肥田之法,在加上裴璟之前呈给建武帝“国有工坊改革试点议策”的奏章,让那些如刀剑般的弹劾全变成了毛毛雨。

裴璟深深吐出一口气,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幽州府这边的商路和官场也算是过了明面,接下来便是他真正开始大展手脚的时候。

此时彭王府内。

彭王世子江元恒也在和亲爹说起裴璟。

江元恒笑着道:“没想到还真让裴怀瑜成了,说实话那几个工坊我看着都眼馋,更没想到皇爷爷竟然真的出手保下了他。”

彭王穿着一件利落的箭袖衣裳,浑身气势摄人,“裴怀瑜,是个不错的。人年轻,有想法,和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不一样。”

江元恒目光动了动,“爹,要不我们……”

彭王微微擡手,“不要做多馀的事,如今京中情况复杂。”

说着彭王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你皇爷爷如今是有意立你大伯家的二子做皇太孙。”

江元恒死死的皱起眉头,但没多说什麽,他爹说的对,他们彭王府的确不好明面上结交外官。

幽州府一到秋天便开始吹沙,前几天外边风大,擡头看天空都是黄的,人走在路上开口说话都能吃一嘴沙子。

陶小池晚上窝在炕上看账本,蜜枣坊办了一个,今年青枣一到时间就开始收购青枣制作蜜枣,前天第一批制作成功的蜜枣已经被商队带走。

布纺办三个,麻布纺,棉布纺和羊毛纺。羊毛坊陶小池还是第一次办,很多地方都不太熟,因此他得多盯着些。

裴璟推门进去,就看见陶小池在烛灯旁边低头看账本。

“怎麽不多点几盏灯,万一把眼睛熬坏了可怎麽是好?”

陶小池听见他的声音之後,放下手中的账本,“本来是想睡的,结果突然想到一些事,这才又拿起账本看看。”

裴璟脱下鞋子做到陶小池身边,“工坊又遇到麻烦事了?”

陶小池摇头,“有你这个知府大人护着,也没多少人敢给我们找麻烦。”

况且工坊造出来的货物,基本不在幽州本地卖,不仅不会冲击本地市场,反而需要从这里买原材料,只要对方不是故意找茬,工坊就不会有什麽事。

裴璟点了点头,“销路没问题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