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农家小首辅招儿 > ◇ 第47章朝堂风云(第1页)

◇ 第47章朝堂风云(第1页)

◇第47章朝堂风云

“坏事了,坏事了!”郑茂手拿折扇快步走进来,明明是深秋,可他却出了一脑门的汗。

裴璟坐在桌案前,右手执笔,闻言擡头见郑茂表情不对,把笔放下。

“怎麽了?”

郑茂直接坐在裴璟面前的椅子上,“出大事了?”

季概给他到了杯水,“慢慢说。”

郑茂也不客气,直接仰头几口喝完一整杯温水。

郑茂语速及快的道:“朝廷上肯定出大事了。昨日傍晚殿前司来人,不管是府里还是县里所有管钱粮的官全部被带走,到现在都没放回来。幸好我哥只是个小吏,如今平安无事,但我哥的上司郭县丞,也被带走了。”

衆人听到了都是一惊。

沈君阳皱眉,道:“殿前司是皇上亲军,负责调查谋逆丶贪污等案,一经查处有直接逮捕审讯之权,他们带走了这麽多官员,难不成是这些官员犯事了?”

季概觉得事情有些奇怪,“殿前司的人把那些大人抓到什麽地方了?”

郑茂觉得不解渴,又给自己倒了满满杯水,说:“听说直接提到了北平府的大牢。”

沈君阳用手锤了一下桌子,神情严肃,“不妙啊,去了那地方起码得脱层皮。就咱们一个小小的河渠府就抓了知府丶知县和一衆管钱粮的官员,这人数也太多了。”

他们虽然如今只是秀才,还没有入朝做官,但官场上的事情他们几个也或多或少略有耳闻。

当今圣上是马背上得天下的君王,一手结束了前朝乱世,成立大周,但同时也是一位手段狠辣,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帝王。

建武皇帝上位之後,频频惩治官员贪污,明明朝廷重视贪污是件拍手称快的好事,但事实上,如今满朝文武皆人人自危。

当初建武九年时,地方粮道官往皇城运粮,因最终地方粮道运来的粮食要与户部需缴纳的粮食对应,若是数目不对,粮道官就得重新回到地方,运到足够的粮食後再过来,要是距离远的省份一来一回至少数月。

于是这些人身上便携带了盖有空印的文书,以便调整账目,若是粮食数目对不上,他们就直接在空白文书上重写。

乍一听好像没多大事,但这其中涉及的弯弯道道可多了去了。

首先便是地方运粮与户部要粮的数目对不上,其中便涉及粮食贪腐。

其次便是行政地方主印官竟敢私扣大印给粮道官,这其中必然涉及贿赂,先有贿赂,後有腐败,上上下下皆视大周律法为儿戏。

被查後,甚至有人大声呼喊冤枉,并叫嚣说这是以往的惯例。

惯例?哪里来的惯例?彼时大周建国不到十年,这些官员口口声声说的“惯例”,其实便是前朝的“惯例”。

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後,必然需要广纳贤才来治理,贫民百姓不识字,而识字的通常都是那些在前朝就能读书豪门大户。

因此,为了稳定朝纲,前朝官吏必然会来新朝做官,至于他们口口声声说的前朝惯例,建武皇帝可不吃那一套。

此案涉及十二个行省,彼时户部尚书和左丶右侍郎也都被牵连其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上千名,砍头丶抄家丶流放……最後牵连上万人。

因牵连人员太多,其他官吏别说拍手称快了,根本是朝野震惊,人人自危。

不仅如此,这样牵连甚广的大案,当今圣上办了不止一次。

裴璟沉思道:“抓了这麽多官,还都是管钱粮的,十有八九又是贪腐案。”

衆人悚然一惊,郑茂咽了一口口水,“不,不会吧?”

沈君阳垂眸道:“我觉得璟弟说的不错。”

季概摇摇头,“圣上整治贪污的确没错,只是这手段未免……”

裴璟低头没说话,他觉得皇上这一系列的手段,看似是在整治朝廷贪污,本质上则是皇权和臣权之前的博弈。

自古帝王权臣,如鹰控兔,权柄相争,此消彼长,帝王强则臣子弱,臣子强帝王则沦为傀儡。

况且裴璟早就发现了,大周朝没有丞相,也就说大周朝如今基本是皇帝的一言堂。

裴璟长吁一口气,在这个时代当官还真是个危险职业,弄不好全家流放砍头。

郑茂苦笑,“这官也不好做啊,听说从开国到如今,户部尚书就换了三十多个,其中进诏狱的就有八位。”

裴璟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不仅哑然,这户部尚书还真是高危职业。

此时沈君阳从位置上站起来,大声道,“正是因为这样,咱们才要做官。咱们做官,管的就是世间不平之事,若是朝廷上上下下皆是谄媚的佞臣,这个大周岂不是要完了。即便是我沈君阳日後注定会因为谏言而死在牢狱之中,我也绝不後悔。死得其所,人生所乐。”

季概也从位置上站起来,“说的好。”

裴璟和郑茂对视一眼,彼此都露出无奈的表情,也只能跟着他们二人站起来。

四个人以茶代酒喝上一杯,然後再次投入枯燥的学习之中。

今年的冬天尤其冷,大雪封路,寒风刺骨。

陶小池从外面进来後赶紧去火炉旁取暖。

“外面的雪还没停,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现在外面的雪都已经没过脚踝了。”陶小池道。

裴璟走过去用温暖的手帮陶小池暖耳朵,他稍微捏了捏陶小池的耳垂。

陶小池觉得有些痒,下意识偏了偏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