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帝师教主是谁 >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把摄政王找来劝劝(第2页)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把摄政王找来劝劝(第2页)

大家都是陛下的同盟,其实宋南卿心里究竟是怎麽想的,到底把谁当做了棋子,只有他自己知道。二分之一的概率,贾良只能赌自己才是真的那个同盟。

他乘着马车驶离皇宫,街上的麻雀被惊得飞起,落到高大的枝头。隐藏在树叶里的乌鸦看见不速之客闯入它的栖息之所,抖着漆黑的羽毛叫了两声,呕哑嘲哳嗓音嘶哑。

朱红色的宫墙上方是黄色琉璃瓦,几只喜鹊蹦跳前进落在瓦面上,扇动翅膀往前飞去。

宣政殿偏殿,盘龙雕花的金柱上印着寿山福海纹样,宋南卿头上的金珠链发饰混在发丝里,在光影里晃动出波光粼粼的金色波浪,他靠在龙椅里听吏部汇报新科举子近期工作情况。

阮羡之在翰林院任编修,这种细致活最能观察出一个人的性子和禀赋,前三甲另外的二人已经差不多可以独当一面,只待经验成熟好在中枢分配个什麽职位。

这个阮羡之倒也不急,在编修史书上几月如一日不急不躁。他那日在琼林宴马球赛上的举动引得陛下被九王嘲讽,底下官员揣度圣意,以为他被陛下不喜,所以小小磋磨了一下企图讨圣上欢心。

贾士凯虽为二甲末,本不会被分配至岭南那种地方,但负责的官员因着双头牛一事对贾良怀恨在心,在上级默许下共同呈递了分配单。

贾良首辅之位辞了,跟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内阁首辅次辅接连请辞,于朝廷而言不是一件好事,但陛下倒是稳坐龙椅看不出有什麽着急,撩了一把额前碎发道:“陈立文,把今日折子拿过来,朕在这儿看。”

陈立文没干过内阁的事,对陛下调任他来干这事,也是心存疑惑,他转头看了下郗武康。

郗武康之前在内阁只是个小角色,还受贾良压制没接触过什麽重要活,如今赶鸭子上架他就是最熟悉内阁事宜的人,但没想到又来了一个陈立文。他有些慌乱,忙吩咐底下的人去拿。

一堆烫金压褶的奏折叠起来放在案上,比往日多上一些,宋南卿随手翻开一个问:“你们还有什麽要紧事?”

诸位大臣最想问的当然还是内阁的事,作为权力中枢这一下子失去主心骨,陛下到底是什麽打算,他们当然想问个明白,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有没有人敢做出头鸟。

他们这位陛下,看起来年纪尚小羽翼未丰,其实干的都是杀伐果决的事,披着一张慵懒随意的皮,连内阁首辅请辞说同意就同意了。往前数三朝五朝,重要大臣请辞都是为了逼迫圣上或者自证清白,这其实是示弱手段,没有人真的以为他不想干了。

但宋南卿就是敢答应,还一答应就是三个,现在没有人敢说陛下儿戏,都在猜测他到底是何打算,贾良这一遭究竟是被重用前的障眼法,还是……

画着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水墨画前,宋南卿垂眼看着折子,一封被扔在案上,另一封刚打开看了两眼,就被他合上,眼神冷冷望着陈立文道:“这种奏折,到底是你故意送上来给朕添堵,还是根本就没有审过内容,什麽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朕这儿送,当我这儿是垃圾场吗?”

堂下户部侍郎正在汇报预算审批相关事宜,讲到今年要修缮的宫殿包括後宫和未来皇後要住的宫殿,已经和工部提前商议过,立後加冠大典举行也需编定预算,他还没把最後的金额报出,就听见陛下对着陈立文发火,连忙收住了声音一起跪地。

干净无尘的地面上跪着两个大臣,宋南卿敛眉,金珠搭在耳後往下垂落,像是挂在耳朵上的金色吊坠。白皙小巧的脸带着养尊处优的细嫩,面无表情道:“什麽未来皇後?什麽立後大典?”

“朕的母妃祭日刚过,跟我谈什麽大喜之日呢?”宋南卿擡起胳膊,手里捏着的玛瑙珠串盘了好几道垂在腕下,直指堂下之人。

“朕何时管过预算审批,你们这些人,假借编造预算之名,行催促朕立後之实,好啊,好的很。”

他手中的玛瑙珠串被扔了出去,落到地上绳子磕断,一颗颗珠子滚落一地,叮叮当当响。

“之前朕就说过,谁再敢在这件事上催促多说一句,加冠礼也不用办了。”

宋南卿单手搭在龙椅扶手上,摸着上面的雕花花纹,道:“加冠礼延後吧,朕常思亡母,心痛难忍,不想在生辰一事多加铺张。至于封後。别以为朕真不知道你们什麽心思,想往後宫送人的心思歇了吧,工部预算一文也不批,你们有本事自己贴钱修。”

“陛下三思啊!”堂下大臣跪了一地,纷纷请求收回成命,有大臣私下急忙小声问,“摄政王呢?快去把摄政王找来劝劝陛下啊!”

“摄政王这几日不在京城啊,郗大人…郗大人!内阁现在您做主,快想想办法!”

文官大臣乱作一团,宋南卿把折子扔给郗武康,说再处理不好这些事情,他也不用干了,说罢拂袖离去。

宋南卿那麽一折腾,大家都觉得他在乱来,陛下长大後最想做的就是摆脱控制,一切阻碍他权力的东西,都将被铲除。但偏偏他年岁摆在这里,连昏庸都没办法用,只能说一句陛下年少不懂事,最能控制他的摄政王又不在京里,诸位大臣别无他法,只能联名上书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但陛下在乾清宫不上朝也不见人,闭门不出。

内阁几人也在文官大臣的劝说下联名奏请,一字一句言辞恳切,在最後还印上了内阁的印章,上达陛下书房。

之前就说过,在立後这件事上,所有大臣都是休戚与共的,他们绝不能允许陛下背弃礼法背弃道德,因为这是他们立身之根。

在大臣们焦头烂额之际,乾清宫一如往常,清晨宫人端了水盆进去,餐食一应往里送,但房间里面空荡荡,据说把自己关在殿里不外出生气的皇帝陛下,却不见踪迹。

-----------------------

作者有话说:猜猜去哪儿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