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传奇搞笑视频 > 第23章 杨国忠从输光家产到富可敌国全靠杨贵妃这棵摇钱树(第2页)

第23章 杨国忠从输光家产到富可敌国全靠杨贵妃这棵摇钱树(第2页)

周明接过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小哥,你是好人!可这世道,好人有好报吗?杨国忠这样的奸臣,为什么就能步步高升,赚那么多钱?”

钱紧答不上来。他只能看着周明拿着钱,踉踉跄跄地离开长安。那天晚上,他第一次失眠了。他在杨府赚着安稳钱,可这钱的背后,是无数像周明这样的人的绝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成了杨国忠敛财的帮凶。

可他没资格选择。第二天一早,他还是得按时去侧门当差。刚到门口,就见管家拿着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原来是杨国忠新定的“官职价目表”:五品官三百万文,六品官二百万文,七品官一百万文,八品官五十万文,九品官二十万文,连“候补”名额都涨到了十五万文。

求官的人看到价目表,有的骂骂咧咧地走了,有的咬着牙回家凑钱。钱紧站在门口,看着那些人的背影,忽然明白:杨国忠根本不怕百姓骂,因为他手里有权,而权力能让他把“卖官”这件事,做得明目张胆,甚至“合法化”。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钱紧抬头一看,是御史台的人,为的是监察御史崔器。崔器穿着御史袍,脸色铁青,指着杨府的大门喊:“杨国忠卖官鬻爵,败坏吏治!我要进去弹劾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管家赶紧拦在门口:“崔御史,中丞正在会客,您不能进去!”

“我是御史,有弹劾大臣的权力!”崔器推开管家,就要往里闯。钱紧心里一动,或许这位御史能治得了杨国忠?可他很快就失望了——杨国忠根本没出来见崔器,只是让魏林传了句话:“崔御史要是有证据,就去皇宫向陛下弹劾;要是没证据,就别在杨府门口喧哗,不然按‘诬告大臣’论处。”

崔器攥着拳头,最终还是转身走了。钱紧知道,他没证据——那些求官者都是自愿送钱,没人敢出来作证;杨国忠的账本做得滴水不漏,根本查不到破绽。

那天晚上,杨国忠在府里摆宴庆祝,席间笑着对魏林说:“崔器想弹劾我?真是自不量力。陛下现在最信任的是贵妃,只要贵妃在,谁也动不了我。再说了,我卖官赚的钱,一半用来贿赂宫里的人,一半用来扩充势力,朝堂上一半的官员都受过我的好处,谁会帮崔器?”

钱紧端着酒壶给客人倒酒,看着杨国忠意气风的样子,心里一片冰凉。他终于明白,在这个权力至上的长安城里,公道和正义,早就成了杨国忠敛财的垫脚石。而他这个小小的家丁,除了默默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天宝八载春,钱紧被调到杨府的“转运司”当差。转运司是杨国忠专门设立的机构,负责管理江南的丝绸贸易。钱紧的活儿,就是跟着杨国忠的弟弟杨锜,去江南督办丝绸收购。

出前,杨国忠特意召见钱紧:“你跟着杨锜去江南,记住两件事:第一,所有织户的丝绸,必须按每匹十文的价格收购,谁敢不卖,就按‘抗旨’论处;第二,收购的丝绸,全部运到长安的杨记商铺,按每匹三十文的价格售卖,不准私卖给其他商铺。”

钱紧心里一惊:每匹十文?他在长安见过丝绸,最差的粗绸也要十五文一匹,好的蜀锦能卖到五十文。按十文收购,织户根本赚不到钱。

“中丞,”钱紧犹豫着问,“十文是不是太低了?织户们怕是不愿意卖。”

杨国忠瞥了他一眼:“不愿意?他们敢吗?杨锜是蜀郡长史,江南各州的刺史都是我提拔的,谁敢不听我的命令?再说了,织户要是不卖丝绸,就没饭吃,他们只能乖乖听话。”

钱紧跟着杨锜坐船南下,一路上,他见识到了杨国忠的势力有多大。船到扬州,扬州刺史亲自到码头迎接,手里捧着账本:“杨公子,您要的丝绸已经收了三万匹,都是按每匹十文的价格收的,织户们都很‘乐意’。”

杨锜满意地点头:“不错。把丝绸装上船,另外再去通知江南的织户,以后每月必须给转运司交五千匹丝绸,少一匹都不行。”

钱紧跟着杨锜去织户村查看,刚到村口,就听见一阵哭声。一个老妇人坐在织机前,手里拿着半截丝线,哭着对旁边的汉子说:“这丝绸按十文一匹卖,连买丝线的钱都不够,下个月怎么活啊?”

汉子叹了口气:“还能怎么办?刺史说了,要是不卖,就把咱们的织机没收,还要抓去坐牢。杨中丞权大势大,咱们小老百姓只能认栽。”

钱紧心里酸,偷偷问杨锜:“公子,织户们这么可怜,能不能把收购价提高点?”

杨锜冷笑一声:“提高?我哥说了,做生意就要狠。咱们按十文收,按三十文卖,中间赚二十文的差价,这三万匹丝绸就能赚六十万文。要是提高收购价,咱们赚什么?再说了,这些织户都是贱骨头,你给他们点好处,他们就会得寸进尺。”

钱紧还想说什么,就见杨锜的亲兵把一个织户拉了过来。织户手里拿着一匹染成紫色的丝绸,脸色白:“杨公子,这是我家姑娘要做嫁衣的丝绸,能不能别收?”

杨锜瞥了一眼丝绸,眼睛亮了:“紫色?这染料是从西域来的,可贵了。把这匹丝绸也收了,算你家交的份额,另外再赏你五文钱。”

织户急了:“不行啊公子!这是我女儿的嫁衣,不能卖!”

“不卖?”杨锜脸色沉了下来,“来人,把他的织机砸了,再把他抓起来!”

亲兵上前,一把夺过丝绸,举起锤子就砸织机。老妇人扑过来抱住亲兵的腿:“别砸!我们卖!我们卖还不行吗?”

钱紧看着被砸烂的织机,心里像被针扎一样。他想起自己的妹妹,要是妹妹的嫁衣被人抢走,爹娘肯定会伤心死。可他只是个家丁,根本管不了杨锜。

从江南回来后,三万匹丝绸被运到长安的杨记商铺。商铺老板是杨国忠的亲信,按每匹三十文的价格售卖,比市价高了五文。可长安的商铺根本不敢卖其他丝绸——杨国忠早就下了命令,谁敢私卖丝绸,就封他的铺子。

钱紧每天去商铺帮忙记账,看着百姓们花高价买丝绸,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个妇人来买丝绸给女儿做嫁妆,嫌价格太贵,和老板讨价还价:“以前十五文就能买一匹,现在怎么涨到三十文了?你们这是抢钱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板冷笑一声:“嫌贵?嫌贵就别买!整个长安就我们家有丝绸,你不买,你女儿就穿粗布嫁衣!”

妇人没办法,只能咬着牙买了一匹。走的时候,她对着商铺的门吐了口唾沫:“杨国忠不得好死!垄断丝绸,赚这种黑心钱,早晚要遭报应!”

钱紧听见这话,心里一惊,赶紧劝老板:“老板,别和百姓置气,要是传出去,对中丞不好。”

老板满不在乎:“传出去又怎么样?中丞有贵妃撑腰,陛下都护着他,百姓再骂,还能翻天不成?”

可钱紧没想到,百姓的怨气真的快“翻天”了。这年夏天,关中闹旱灾,粮食减产,杨国忠却还在按低价收购粮食,再高价卖出。长安城里的粮价涨到了每石八百文,很多百姓买不起粮,只能啃树皮、吃草根。

有一天,钱紧出去买东西,见一群百姓围在杨府门口,举着牌子喊:“杨国忠还我粮食!”“打倒奸相!”杨府的差役拿着鞭子驱赶百姓,可百姓越聚越多,场面越来越乱。

钱紧赶紧跑回府里禀报杨国忠。杨国忠正在和虢国夫人喝酒,听了禀报,根本不当回事:“一群刁民,不用管他们。让京兆尹派军队来,把他们驱散就行了。”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穿着绫罗绸缎,手里把玩着一颗夜明珠,笑着说:“堂兄,你就是太仁慈了。要是我,直接把带头的抓起来杀了,看谁还敢闹。”

杨国忠哈哈一笑:“还是妹妹说得对。不过现在还不是杀人的时候,等过几天,我让人把粮食价格降一点,再放些粮食出来赈灾,百姓就会感恩戴德了。”

钱紧站在旁边,心里彻底凉了。他原以为,杨国忠只是贪财,可现在看来,他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在他眼里,百姓的怨气不过是小事,只要用权力和小恩小惠就能摆平。

可他不知道,百姓的怨气就像堆在干柴上的火星,只要一点导火索,就能燃起熊熊大火。而这根导火索,很快就要来了——镇守范阳的安禄山,早就看不惯杨国忠的所作所为,正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推翻这个由财富和权力堆砌起来的杨氏家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