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也不是没有。”水镜先生压低声音,“我听说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是张大人,张大人最看重‘孝道’。您可以让公子写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在考试前送给张大人,再让公子每天焚香祭拜文昌帝君,我再给您一张‘状元符’,贴在公子的书房里,这样就能化解灾祸,中举有望。”
他顿了顿,又说:“这状元符是用朱砂混着状元墨画的,还得在文昌帝君像前供奉三天,比普通的符灵验百倍。这符加上之前的文昌卦,一共收您一百两银子。”
李侍郎赶紧掏出一百两银子,递给水镜先生:“多谢先生!我这就按您说的做!要是我儿子真能中举,我一定重谢您!”
水镜先生接过银子,心里暗暗高兴——他早就从茶馆里的秀才口中得知,主考官张大人确实看重孝道,而且李公子的文章写得一般,只有从“孝道”入手,才有机会中举。他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再用卦象和符纸包装一下,就赚了一百两银子。
等水镜先生回到茶馆,钱紧赶紧迎上来:“先生,您回来了!怎么样?李大人给了多少赏钱?”
水镜先生把一百两银子放在桌上,笑着说:“一百两。这就是权贵的生意,比普通客人赚得多十倍。”
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钱紧,钱紧听得目瞪口呆:“先生,您怎么知道主考官看重孝道啊?还有状元符,您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
“都是从茶馆里听来的。”水镜先生解释道,“每天都有秀才来茶馆喝茶,他们会聊科举的事,主考官的喜好、考试的重点,他们都知道。我把这些信息记下来,遇到需要的客人,就能用上。这就是‘信息差’——我知道的,客人不知道,我就能靠这个赚钱。”
他顿了顿,又说:“至于状元符,我早就画好了一批,就等着遇到权贵客人的时候卖。做生意,要提前准备,不能等客人来了再临时抱佛脚。”
可没过几天,李侍郎又派人来请水镜先生了。这次来的管家脸色很难看,说李公子按水镜先生的办法做了,可还是没中举,李侍郎很生气,要水镜先生给个说法。
钱紧吓得脸都白了:“先生,咱们怎么办?李侍郎是大官,要是他怒,咱们就完了!”
水镜先生却不慌不忙,整理了一下道袍,对管家说:“请回复李大人,在下这就过去,给大人一个满意的说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李府,李侍郎正坐在客厅里,脸色铁青。见了水镜先生,他冷冷地说:“水镜先生,你说我儿子能中举,可结果呢?他连个举人都没中!你是不是骗我?”
水镜先生拱了拱手,平静地说:“大人息怒。在下并没有骗您。您儿子虽然没中举,但这是好事。您想想,这次科举的榜眼,是宰相的侄子,要是您儿子中举了,宰相肯定会以为您在和他争权,以后肯定会打压您。现在您儿子没中举,宰相不会把您当对手,您反而能在官场更安稳。”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我看您儿子的八字,今年中举是‘早成’,早成者多磨难;明年中举是‘晚成’,晚成者多富贵。明年的主考官是您的同窗王大人,到时候您儿子再考,肯定能中举,而且能中个好名次。”
李侍郎愣住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宰相一直打压异己,要是自己的儿子中举了,说不定真会被宰相盯上。他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先生说得有道理。是我错怪您了。那明年我儿子考试,还得请先生帮忙。”
水镜先生笑了笑:“大人放心,明年我一定帮公子算个好卦。不过明年的科举更重要,需要用‘九转文昌符’,这符需要九种材料,还得在文昌帝君像前供奉九天,收您两百两银子。”
李侍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问题!只要我儿子能中举,两百两银子不算什么!”
等水镜先生回到茶馆,钱紧才松了口气:“先生,您真是太厉害了!刚才我还以为咱们要完了呢。”
“做生意,遇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要会化解。”水镜先生说,“咱们这行,不能保证每次都算得‘准’,但一定要会‘圆’。李侍郎想要的不是儿子中举,而是自己在官场安稳。我抓住这一点,把‘没中举’说成是‘好事’,他自然就信了。”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这次虽然没让李公子中举,但李侍郎欠了咱们一个人情,以后他还会找咱们算卦,还会把亲戚朋友介绍来——这叫‘长线投资’,现在花点心思化解危机,以后能赚更多的钱。”
果然,没过多久,李侍郎就介绍了几个官员来找水镜先生算卦。有问官场升迁的,有问子女婚事的,水镜先生都一一应付,赚了不少银子。而且这些官员都很有钱,出手大方,每次算卦最少给五十两银子,水镜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大。
这天晚上,水镜先生和钱紧对账,现这个月已经赚了五百多两银子。钱紧高兴地说:“先生,咱们现在赚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可以开个大铺子了?就叫‘水镜卦馆’,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
水镜先生看着账簿,若有所思地说:“开铺子的时候到了。不过咱们不能开普通的卦馆,要开‘高端卦馆’,只接待权贵和富商。咱们要把卦馆装修得气派点,再雇几个伙计,把生意做大做强。”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咱们还要推出‘会员制’,给经常来算卦的客人办会员卡,充值一百两银子送十两,充值五百两送六十两。这样能留住客人,让他们长期来消费——这叫‘客户粘性’,能让生意更稳定。”
钱紧听得眼睛都亮了,赶紧在账簿上写下“开高端卦馆,推出会员制”。他知道,跟着水镜先生,他们的生意就要进入新阶段了,而水镜先生的赚钱门道,还会越来越多。
宣和三年的秋天,汴京城里最热闹的事,莫过于水镜先生的“水镜卦馆”开张了。卦馆开在最繁华的马行街,门面是三间宽敞的瓦房,门口挂着块黑漆金字的匾额,上面写着“水镜卦馆”四个大字,气派非凡。
卦馆里装修得更是讲究,地上铺着青砖,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里摆着紫檀木的桌椅,还有两个冰盆降温。水镜先生还雇了两个伙计,一个负责迎客,一个负责打扫,钱紧则成了“账房先生”,专门管记账和收账。
开张第一天,李侍郎就亲自来道贺,还送了块“神机妙算”的匾额。不少官员和富商也来捧场,卦馆里挤满了人,水镜先生忙得不可开交,一天就赚了两百多两银子。钱紧拿着账簿,笑得合不拢嘴:“先生,咱们这卦馆真是太火了!以后肯定能赚更多的钱!”
水镜先生却没那么乐观,他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眉头微微皱起:“傻小子,生意越火,越容易引来麻烦。咱们开了高端卦馆,抢了不少同行的生意,他们肯定会来捣乱。”
果然,没过几天,就出了事。一个富商在卦馆算完卦,回去后就说水镜先生算得不准,还说水镜先生卖的符是假的,骗了他一百两银子。消息很快传遍了汴京,不少本来想来算卦的客人,都打了退堂鼓。
钱紧急得直跺脚:“先生,这可怎么办?要是没人来算卦,咱们的卦馆就要倒闭了!”
水镜先生却很平静,让伙计把那个富商请过来。富商一来,就指着水镜先生的鼻子骂:“你这江湖骗子!你说我这次去江南做生意能赚大钱,可我不仅没赚钱,还亏了五十两银子!你赶紧把一百两银子退给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水镜先生让伙计给富商倒了杯茶,笑着说:“这位掌柜,您先别急。您说说,您去江南做的是什么生意?遇到了什么事?”
富商喝了口茶,怒气冲冲地说:“我去江南买丝绸,本来想运回来高价卖出,可路上遇到了强盗,把丝绸都抢走了,还伤了我的伙计!你说你算得准,怎么没算到我会遇到强盗?”
水镜先生点点头:“原来如此。您还记得我给您的卦辞吗?‘利涉大川,先凶后吉’。‘利涉大川’是说您去江南做生意能赚钱,‘先凶后吉’是说您会遇到点小麻烦,但最后会有好结果。您现在遇到了强盗,是‘先凶’,接下来就该‘后吉’了。”
他顿了顿,又说:“我给您的那张‘平安符’,您带在身上了吗?”
富商摸了摸袖袋,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符:“带是带了,可也没管用啊!”
“您看这符。”水镜先生接过符,指了指上面的朱砂痕迹,“这符上的朱砂已经淡了,说明它帮您挡了灾祸。要是没有这符,您不仅会丢了丝绸,还会丢了性命。而且您想想,强盗抢了您的丝绸,肯定会去卖,您只要去江南的当铺打听,肯定能找到强盗的踪迹,把丝绸找回来。”
富商半信半疑,但还是按水镜先生说的做了。没过几天,他真的在江南的一家当铺里找到了自己的丝绸,还抓住了强盗,不仅没亏本,还赚了不少钱。他赶紧来卦馆道歉,还给水镜先生送了块“活神仙”的匾额。
这件事之后,水镜卦馆的名声更响了,来算卦的客人比以前还多。可水镜先生知道,这只是开始,同行的暗算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