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卷着沙尘,在戈壁碎石路上颠簸前行。陈默靠在车窗边,眼镜片上沾了层薄灰。他手指一直揣在外套口袋里,捏着那张折了四折的纸条。苏雪坐在旁边,默默拧紧保温杯,放进脚边的布包。
"该办收音机那事了。"她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
陈默嗯了一声,从内袋摸出纸条看了看,又塞回去。"十万,一分不能少。"
"港城那边联系好了,下午三点见。"她顿了顿,"你真要用这个当启动资金?"
"卫星上天了,地上的事也得跟上。"他笑了笑,"这收音机能省一半电,还能自动搜台,放五年都不过时。卖十万算便宜他们了。"
苏雪侧头看他一眼,"这图纸要是公开,电子厂得抢破头。"
"所以只给一个买家。"他拉开公文包拉链,把设计图原件塞进夹层,咔嗒锁上暗扣,"这事就咱俩知道。"
车子驶入市区,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路边小摊开始收摊,几个孩子追着自行车跑,手里举着糖葫芦。陈默望着窗外,手指一直按在公文包上。
第二天一早,他独自步行去实验室。晨风吹得人清醒,校门口的报刊亭刚支起来,老板正在摆当天的《科技报》。陈默脚步没停,眼角余光瞥见树影下站着个戴灰绿色鸭舌帽的男人,低头看报,一只手揣在袖子里。
他走过时,那人微微偏了下头。
陈默没回头,也没加快脚步,心里却记下了——帽檐压得低,镜片反光,袖口鼓囊囊的。
进了实验室,他先检查门窗是否关严。然后从工具箱底层取出小瓶滑石粉,轻轻撒在窗框边缘。粉很细,几乎看不见,若有外人翻窗,鞋底必会留下痕迹。
做完这些,他坐回桌前,打开笔记本写道:校外东南角报刊亭,戴鸭舌帽男子,疑似监视。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相机藏袖,不像记者。
中午,他换了件干净衬衫,拎着公文包出门。公交车晃了四十分钟,终点站是栋六层老楼,外墙瓷砖褪了色,门楣挂着木牌:"港城远东贸易公司驻办处"。
楼梯铺着磨毛的红毯。陈默走上三楼,推开标着"o"的房门。
屋里光线明亮,办公桌后坐着个穿浅灰西装的男人,四十上下,头梳得整齐。见陈默进来,立刻起身相迎。
"陈先生真准时。"
"约好了时间,不敢耽误。"陈默在对面坐下,公文包放在腿边。
对方没急着谈事,先倒了杯茶推过来。"听说您刚参与完卫星项目?年轻有为啊。"
"只是个学生,跟着前辈学习。"陈默抿了口茶,"您消息倒是灵通。"
"做买卖的,耳朵得灵点。"港商笑了笑,目光转向门口空荡的走廊,语气慢了下来,"陈先生,您身后那位,是公安的人?"
陈默手一稳,茶杯没晃。
他放下杯子,摘下眼镜,用衣角擦拭镜片,像是没听清。
"您说什么?"
"我说——"港商身体前倾,声音压低,"您来这儿的路上,是不是有人跟着?穿蓝衣服,戴帽子,拿着相机?"
陈默重新戴上眼镜,眼神平静,"我没注意。不过我要真有公安护着,也不至于天天骑自行车上下课。"
"哦?"港商挑眉,"那您就不怕东西被人拿走?这么重要的设计图,随身带着不怕出事?"
"怕啊。"陈默笑了,"可我要是不敢拿出来,您怎么知道我不是拿张草图来骗钱?"
对方愣了下,随即笑出声,"有意思。那你就不担心我拿了图走人?"
"您要真想白拿,昨天就能派人在路上截我。"陈默把公文包放桌上,取出牛皮纸袋推过去,"但我猜您不想惹麻烦。港城那边查得严,一笔不明来源的专利费,够您受的。"
港商脸上的笑淡了些。
他没急着打开纸袋,而是盯着陈默看了几秒,才抽出图纸。
纸面平整,线条清晰,右下角画着小天线结构,标注着"自适应调频模块"。
"这玩意儿真能省电?"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