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四合院木工 > 第121章 四合院近况(第1页)

第121章 四合院近况(第1页)

九月初,秋意渐浓。林墨结束了暑假期间在汽车楼几乎闭关式的技艺锤炼和那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暗线交易,回到了南锣鼓巷号院。

此时的四九城,虽然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物资匮乏带来的紧巴感,但一种微妙的、不易察觉的稳定正在逐渐取代之前的恐慌。报纸上开始更多宣传“进口粮食陆续到港”、“市场供应逐步好转”的消息。

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那抠搜至极的口粮定量,终于没有再往下削减,仿佛触底后迎来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缓冲。黑市的粮价虽仍处高位,但疯狂上涨的势头似乎也被扼住,人们心里总算有了个底,知道最坏的时候大概已经过去。

四合院里的日子,依旧需要精打细算,但相比去年底今年初那种令人绝望的饥饿阴影,已然好了太多。各家似乎都找到了在低水平上维持平衡的办法。

中院贾家,无疑是变化最大的一家。秦淮茹即将顶岗、户口解决、孩子口粮落实,这三板斧彻底将贾家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如今,贾家每月能领到贾东旭生前的工资作为过渡,直到秦淮茹正式上岗,虽然抚恤金大幅缩水,但有了稳定的现金收入和城市定量,生活终于有了基本盘。

易中海对贾家的接济并未停止,还是以前的棒子面,毕竟他现在需要牢牢绑定这份养老的希望。秦淮茹也是个能算计的,她将粮本中的细粮票小心翼翼地收好,大部分都拿去跟院里条件稍好的人家或者黑市渠道,兑换成更多的粗粮票或直接换粗粮,以确保一家五口包括她肚子里的孩子能吃饱肚子。

但新的规矩也随之而来。贾张氏以“老了,儿子也没了”为由,要求秦淮茹每月必须上交三块钱作为她的“养老钱”。秦淮茹虽心中憋屈,但碍于孝道和婆婆的胡搅蛮缠,也只能咬牙答应。

这每月三块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时刻提醒着秦淮茹生活的沉重和自主权的有限。不过,总的来说,贾家的饭桌上终于能见到实实在在的窝头糊糊,棒梗和小当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点孩童应有的光泽,不再是之前那副饿得眼睛绿的模样。

院里其他有农村户口的人家,情况也差不多。靠着城里的定量和农村亲戚偶尔拼死拼活捎来的一点贴补,加上自家极致节省,日子紧巴巴的,但总算也能维持下去,不再像之前那样随时可能断顿。大家似乎都默认了这种低水平的“稳定”,不再奢求更多。

前院闫埠贵家,则在这个秋天迎来了一桩喜事——大儿子闫解成相亲有了进展。

对象是附近胡同于家的闺女于莉。困难时期的相亲,远比以往更加务实甚至寒酸。没有像样的见面礼,更没有下馆子吃饭。三大妈倾其所有,也不过是炒了一盘鸡蛋,拌了个萝卜丝,主食是二合面的馒头,这已经是闫家能拿出的最高规格的招待了。

于莉是个眉眼清秀、透着精明的姑娘。她显然很清楚自己看重的是什么。她看上了闫解成红星轧钢厂正式工人的身份——这意味着稳定的工资和粮票;

看上了闫埠贵小学教师的职位——虽然清贫但说出去体面,而且旱涝保收;更看中了闫家作为老北京小业主或多或少应该还有点家底儿比如闫埠贵收藏的那些旧书、邮票或者藏在箱底的一点金银细软。

熬过这几年,将来日子总有盼头。至于闫解成本人老实巴交、甚至有些懦弱的性格,在于莉看来,或许反而更好拿捏。一顿简单甚至简陋的相亲饭,双方心里却都拨拉着清晰的算盘,倒也达成了初步的意向。

后院刘海中家,变化也不小。二大爷刘海中那曾经因伙食优渥而挺起的大肚子,在这两年的困难时期和持续的“运动”消耗下,竟然消减了不少,虽然官威依旧,但体型上反而显得“精干”了些。二儿子刘光天,在龙成家具厂做学徒工也快满一年了。

刘光天虽然还是有些好逸恶劳的小毛病,但在厂里严明的纪律和实实在在的饥饿威胁下,也不得不收敛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亲眼见证了林墨如何从同一个大院出来的学徒,一步步考上大学,参与重要项目,甚至能得到厂长、老匠人们的另眼相看。这种身边人带来的、赤裸裸的差距对比,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地敲打着刘光天。

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明白,再混日子,和林墨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将来怕是连仰视的资格都没有。他暗地里也开始盼着早点熬过学徒期转正,好歹能多拿点工资和口粮,也能稍微挺腰杆。

林墨回到院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饥饿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家家户户依旧抠算着每一分钱、每一两粮,但那种濒临崩溃的绝望感已经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疲惫的、小心翼翼的坚韧。生活仿佛在一条极其狭窄的轨道上,重新找到了缓慢前行的节奏。

他推着自行车走进中院,正好碰上秦淮茹端着一盆洗好的衣服出来。秦淮茹的肚子已经很明显了,脸色虽仍有些苍白,但比起之前的凄风苦雨,多了份沉静和认命。她看到林墨,勉强笑了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没有多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贾家的窗户开着,能听到贾张氏正在屋里絮絮叨叨地指挥小当干这干那,中气似乎也足了些。

前院传来闫埠贵抑扬顿挫的读报声,像是在给谁讲解政策。

后院似乎隐约有刘海中训斥刘光福的声音,但很快又平息下去。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某种“正常”的轨道,只是这份“正常”背后,是无数家庭咬紧牙关的硬撑和难以言说的艰辛。

林墨沉默地回到自家小屋。母亲程秀英正在缝补衣服,见他回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家里的情况比院里大多数人家要好些,这全靠林墨暗处明处的努力。

“回来了?学校没事了吧?”程秀英放下针线,“锅里给你留着粥,还热乎着。”

“没事了,妈。”林墨放下书包,感受着家里这份虽然清贫却安稳的气氛。

自从娶了娄晓娥,许大茂自觉身份不同往日,腰杆挺直了不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