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拿整块新布接?!”
“糟践东西!”
“裤脚!磨得最狠!也最费布!”
“拿深蓝布头……”
她指了指那堆碎布里几块颜色相近的深蓝布头:
“……挑几块大的!颜色差不离的!拼着缝!”
“缝里面!当衬!”
“外面……”
她又拿起一块稍小点的新深蓝布:
“……裁一条!窄溜的!当贴边!镶在外头!”
“又省布!又结实!还看不出来!”
“针脚……”
她手里的针线又飞快地动起来,在布头拼接处穿梭,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得藏!得掖!不能露怯!”
“还有袖口!肘子!”李凤兰一双眼睛扫过张秀芬手里妮妮的棉袄,“这些地方!最费!最容易磨破!”
“新布镶边?行!”
“但里面……”
她枯瘦的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胳膊肘:
“……得垫块厚实点的旧布!当补丁!垫在里面!看不见!”
“耐磨!”
“这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凤兰一双眼睛里闪过一丝历经沧桑的智慧光芒: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日子……”
她手里的针线不停,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坚韧:
“……就是这么过的!”
“针尖上挑米!线头里省布!”
“一针一线!都是活命的嚼裹!”
“不能糟践!”
“一点!都不能!”
昏黄的灯光下,李凤兰,枯瘦的手指捏着针线,在布料间飞快地穿梭。针尖在灯下划出一道道银亮的弧线,棉线穿过布料的“嗤啦”声,像一低沉而坚韧的歌谣。她一双眼睛专注地盯着手里的活计,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灯影下闪着微光。那专注的神情,那沉稳的动作,那每一针每一线里蕴含的生存智慧,像一幅古老的画卷,刻在昏黄的灯光里,也刻在赵春花和张秀芬震撼的心里。
赵春花看着婆婆那双布满老茧、指节变形、却异常灵巧的手,看着那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的针脚,再看看自己手里歪歪扭扭的线,脸“唰”地红了。她低下头,学着婆婆的样子,拿起针线,笨拙却认真地缝起来。张秀芬也抿着嘴,眼神专注,手里的针线稳当了不少。
煤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着炕上三个女人埋头飞针走线的剪影。布料摩擦的“沙沙”声,针线穿透的“嗤啦”声,还有孩子们均匀的鼾声,交织在一起,在寒冷的秋夜里,奏响了一曲无声的、关于生存与坚韧的乐章。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絮语,像一粒种子,悄然种进了两个儿媳的心田。
喜欢五旬悍妇:靠骂人在饥荒年代续命请大家收藏:dududu五旬悍妇:靠骂人在饥荒年代续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