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着空车回家,张口就是想要六两银子,这几乎掏空他的全部家底。
家里人都当他是在说胡话,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蝉翼一般的书写工具?若是有,为何世家子弟没人使用,小龙坎的人却能制作出来?
无论家里人如何指责,少年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老妇人松了一口气,她决定陪孙子一起去小龙坎看一看。
若是属实,或许他们真的可以做一笔生意。
当她见到小龙坎的人在纸张上书写时,也成功地傻眼了。
尤其是,她还见到了另外一种东西。
灵动的少女翻动着手中的纸张,那些纸张被裁剪成两个巴掌大小的样子,里面写着许多文字,“这就是书本,比竹简写的内容更多,如果你能卖出去纸张,我可以把未来一个月内方圆十里的纸张生意都给你。”
“相信我,你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的。”
鬼使神差地,老妇人掏出六两银子,得到那么轻薄的一百张纸,还有附赠的用来演示的几张纸,一根毛笔。
他们就这样踏上找买家的旅程。
事实上,这并没有很难,没有哪个吃不饱饭的人会花大钱买这些白纸。
因此一开始,少年就把目标锁定在读书人身上。
------------
少年听说过附近的山中居住着一个隐士。
时下许多世家读书人都有这么个习惯,或是放浪形骸,或是生性不羁,也有人是为了抬高身价,坐等明主。
就在杏花村不远的离石山上,就住着一个看山老人。
名为老人,实则才三十多岁,少年砍柴时见过他几次,他坐在篱笆小院里,院子周围种的有菊花和竹子,他就坐在院中一人饮茶。
少年觉得这人很奇怪,他既不用砍柴,也不用干活,却不愁吃喝。
回家讲给爹娘听时,他们都笑着说,想必又是那个世家的读书人。
世家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有些家族落魄了,总想重回巅峰,而他们吸引别人的手段之一,就是甘于寂寞地在山林中隐居。
有时候也会收一两个徒弟。
少年也曾幻想过自己被看山老人看中,收在他膝下为徒,哪怕为奴为婢呢,那样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少年对命运一词还没有很深的理解,但他知道,他爹娘是农民,他注定也是个农民,若是想当木匠,还要吃许多苦头,说不定还要赔上半条小命,才有可能学到一些东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可不是空话。
师父和徒弟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比父子关系还要复杂紧密。
但这只能是少年的幻想,他无数次从看山老人家附近经过,但没有一次被叫住,他也没有勇气毛遂自荐。
可这一次不一样,他身后的背篓里面有纸张。
他叩响柴扉,看山老人端着茶壶从房子里走出来,笑呵呵地问他有何事。
少年支支吾吾,说自己有东西想要卖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