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语气从最初的拘谨,渐渐变得投入和激动,仿佛忘记了周围的刀剑和危险。
完全沉浸在了对往昔知音相交的回忆之中。
那种自内心的喜悦和纯粹,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
周围群雄纷纷感慨,不一而足。
“唉……原来如此……竟是这般……”
“因音律而成知己……倒也是一段佳话……可惜……”
“没想到刘三爷和这魔头……还有这等往事……”
“哼,靡靡之音,玩物丧志!”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被这份“艺术情怀”打动。
不少思想保守、正邪观念根深蒂固的江湖人,脸上依旧带着鄙夷和不认同。
就在这时,林翊拍了拍手,打断了二人的回忆,开始了他的“总结陈词”。
他走到场地中央,仿佛站在了聚光灯下,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近乎“新闻言人”的腔调,开始了他的表演:
“好了!故事听完了!多么感人肺腑!多么催人泪下!
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断背山》……啊不是,是《知音》!”
他目光扫视全场,尤其是那些面露鄙夷的人,声音提高了几分:
“我说各位大佬,各位好汉,你们的脑子里是不是除了打打杀杀、抢地盘、分正邪,就没点别的了?”
“音乐无国界!艺术不分正邪!懂不懂?!”
“人家这是跨越了门派、身份、甚至信仰的界限,纯粹的灵魂共鸣!
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伯牙子期跨次元联动!
多么高尚!
多么纯粹的革命友谊!
怎么到你们嘴里、眼里,就变得那么肮脏龌龊了呢?”
他这一套夹杂着现代词汇的“政治正确”言论,如同降维打击,把在场所有人都听懵了!
这一番话比起刘正风们的话语还要颠覆众人的思维,彻底炸开了锅,有人认同,自然也有人讨伐。
“音……音乐无国界?艺术不分正邪?革命友谊?”
“这……这都什么跟什么?但好像……有点道理?”
“阿弥陀佛……虽言语粗俗,但话糙理不糙……”
“荒谬!正邪不两立,乃是千古铁律!”
“再看看有些人!”
林翊话锋猛地一转,如同冰冷的刀锋,直指那僵立如雕像的费彬和一群失魂落魄的嵩山弟子!
他的语气瞬间从“煽情”变得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嘲讽和鄙夷:
“拿着鸡毛当令箭!扯着虎皮做大旗!”
“口口声声为了正道,为了盟规,干的却是挟持妇孺、严刑逼供、栽赃陷害的下三滥勾当!”
“刘三爷和曲先生在一起是探讨艺术,陶冶情操。
而某些人呢?
打着正义的幌子,脑子里想的全是争权夺利、排除异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猛地指向费彬手中那面依旧死死攥着的五岳令旗,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
“我就想问一句!”
“这就是你们左盟主领导的五岳剑派?!”
“这就是他想要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