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总裁的契约甜宠 > 第32章 团队协作上(第1页)

第32章 团队协作上(第1页)

陆氏集团楼战略会议室的冷白光透过磨砂玻璃,在浅灰色地毯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打印机墨水与咖啡混合的、属于职场的紧绷气息。苏晚站在门口,指尖第三次摩挲深蓝色西装的袖口——棉质面料被反复触碰后微微起毛,如同她此刻刻意维持的镇定下,那根不断紧绷的神经。腕表被袖口完全遮挡,她能清晰感受到表盘贴合手腕的冰凉,却不敢低头确认时间,生怕一个微小的动作,就暴露了脉搏加的紧张。

会议室门被推开的瞬间,七道目光如同精准的探照灯,齐刷刷聚焦在她身上。技术骨干李工推眼镜的动作顿了半秒,法务代表陈律师翻阅文件的指尖停在纸页边缘,成本控制专员张姐的目光在她胸前空白的工牌区域扫过——没有核心小组专属的橙色标识,只有实习生通用的白色卡片,无声昭示着她“临时闯入者”的身份。

“苏晚,这边坐。”项目负责人韩哲的声音打破凝滞,他身着深灰色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胸前的工牌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作为陆氏物流板块的资深项目经理,韩哲以“只看结果不看资历”闻名,此刻他指向会议桌边缘靠门的位置,那里紧邻资料架,阳光被窗框切割后,恰好在桌面留下一道明暗交界线,“这里方便你取资料,参数核对需要的基础数据表,都在资料架第三层。”

苏晚点头致谢时,余光瞥见王莉踩着十厘米高跟鞋走进来。粉色连衣裙裙摆扫过椅子扶手,她手中的笔记本电脑重重摔在桌面上,出“咚”的闷响,惊得桌角的咖啡杯微微晃动。“韩经理,核心小组怎么还加新人啊?”王莉的声音带着刻意放大的不耐,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急促的声响,“之前定好的分工都要调整,耽误了和鼎峰的沟通进度,谁负责?”

韩哲抬眸看了她一眼,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苏晚是陆总亲自批准加入的,负责动态定价模型参数核对。你的任务不变,整理会议纪要,确保今日下班前同步给监督小组。”

“陆总批准?”王莉的声音瞬间降低,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却很快被嘲讽取代,她看向苏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新人可得抓紧点,这模型参数要是核对错了,耽误了续约谈判,可不是一句‘没经验’就能过去的。”

苏晚垂下眼帘,指尖轻轻攥住桌布边缘,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怯懦:“谢谢王姐提醒,我会仔细核对,有不懂的地方,还请您多指点。”她刻意放低姿态,既符合新人身份,又将“指点”的责任抛给王莉——若后续真出问题,王莉的“不指点”也会成为责任之一。

韩哲没有再纠结两人的互动,打开平板电脑将项目进度表投射在环形屏幕上。淡蓝色的进度条在屏幕上延伸,其中“时效延误责任界定”一栏标着醒目的红色“延期”标识。“目前项目核心矛盾有三个。”他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每一次触碰都像是在紧绷的弦上轻拨,“第一,跨境运输时效延误责任界定,驰远和鼎峰的统计数据差了;第二,动态定价模型参数校准,干线运输成本系数异常;第三,海外仓共享收益分成比例,双方在‘阶梯分成’上僵持。今天必须解决第一个问题,否则下周的谈判无法推进。”

屏幕切换出两组折线图,红色代表驰远的“内部延误率”,曲线平缓得如同人工修饰过;蓝色代表鼎峰的“客户投诉延误率”,多个季度的峰值突破警戒线,在o年q形成一道尖锐的凸起。李工推了推黑框眼镜,率先开口:“我们查过统计口径,驰远按‘中转仓入库时间’算,鼎峰按‘客户签收时间’算,差在‘最后一公里’。但驰远说最后一公里是第三方配送,他们不负责;鼎峰说‘门到门’服务就该包含最后一公里,延误就得驰远担着。”

“第三方配送商的责任怎么界定?”张姐放下手中的计算器,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要是能让驰远监督第三方,再按监督效果分摊责任,会不会可行?”

“鼎峰肯定不同意。”刘敏摇了摇头,她手中的客户反馈报告被翻得卷了边,“上周和鼎峰的夏总监沟通,他明确说‘只要客户没签收,责任就归物流方’,第三方是驰远找的,他们不管中间环节。”

会议陷入沉默,只有中央空调送风口的风声在室内低吟。苏晚坐在座位上,手指在平板电脑屏幕上滑动,看似在浏览基础数据,实则脑海中已调出星耀资本数据库里的案例——北欧物流公司的“节点分段责任制”,将运输拆分为“干线-中转-末端”,干线由主承运商负责,末端由第三方负责,主承运商承担“监督连带责任”,既满足客户对“门到门”的要求,又降低了主承运商的全责风险。

但她不能立刻说出来。王莉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她背上,韩哲的手指在桌沿轻轻敲击,显然在观察每个人的反应。作为“临时加入的新人”,过早提出专业方案,只会让赵明的猜忌更深,甚至可能引来陆寒枭更密集的试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不引入第三方监理?”张姐再次开口,语气带着试探,“让监理机构实时监控运输节点,延误原因由监理判定,责任按判定结果分。”

“成本谁出?”王莉立刻反驳,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写着什么,头也不抬,“鼎峰不想加成本,驰远也不想,咱们陆氏总不能兜底吧?这不符合项目预算。”

“按历史数据分摊责任呢?”陈律师补充道,“把过去三年的延误原因拆解,按比例算驰远和第三方的责任,写进补充协议里。”

“历史数据样本量不够。”李工摇头,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o年有半年的数据缺失,o年q的延误是因为港口罢工,特殊情况不能算,分摊比例算不准,鼎峰那边不会认。”

韩哲的眉头越皱越紧,指尖敲击桌沿的节奏明显加快。苏晚知道,时机到了。她轻轻“啊”了一声,声音不大,却恰好打断沉默,随后立刻捂住嘴,脸上露出“惊慌失措”的神情:“对不起,韩经理,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突然想起,大学时在图书馆借过一本《国际物流案例集》,里面好像有个类似的案例。”

她的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眼神躲闪着看向众人,语气带着不确定:“那本书里说,有个北欧公司把运输拆成‘干线’和‘末端’,干线是自己负责,末端找第三方,他们只承担‘监督责任’,要是第三方延误,他们帮忙协调赔偿,但不承担全责……具体细节我记不清了,可能……可能不对,你们别当真。”

“节点拆分!”李工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猛地站起身,平板电脑在桌面上滑动,调出运输节点图,“对!干线运输是驰远的核心业务,他们必须负责;末端配送是第三方,驰远只要证明自己尽到了监督义务,就不用担全责!这样鼎峰那边能接受‘门到门’的监督承诺,驰远也不用承担不合理的全责,北欧很多物流公司都这么干!”

韩哲的眉头瞬间舒展,他看向苏晚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认可:“这个思路可行!李工,你今天下班前整理出节点拆分的具体标准,把干线和末端的责任边界写清楚;刘敏,你明天和鼎峰、驰远沟通,重点说‘监督连带责任’,把北欧的案例当参考;陈律师,同步起草补充条款,明确监督义务的具体内容,比如每月提交第三方配送报告、延误小时内启动协调机制。”

“好的,韩经理!”三人齐声应道,会议室内的氛围瞬间活跃起来。王莉坐在座位上,脸色铁青,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墨水晕开,将“苏晚”两个字完全覆盖。她抬起头,看向苏晚的眼神带着冰冷的敌意:“苏晚,你这案例记得倒清楚,不会是提前准备好的吧?一个学文学的实习生,怎么偏偏记得物流案例?”

苏晚的脸颊瞬间涨红,像是被戳中了心事般,声音带着委屈:“王姐,我真的是突然想起来的。那本书是我帮物流专业的同学借的,随手翻了几页,没想到真能用上。要是你觉得我有问题,我可以把借书记录找给你看,图书馆的系统应该能查到。”

“不必了。”韩哲打断两人的对话,语气带着一丝严肃,“现在重点是推进项目,别纠结这些无关的事。王莉,会议纪要整理好后,先给我过目,再同步给监督小组。”

王莉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低下头,不再说话。

会议结束后,苏晚收拾资料时,韩哲特意留下。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跨境物流运营手册》,递给苏晚:“这是我之前整理的资料,里面有很多节点管理的案例,你可以看看,对参数核对也有帮助。”

苏晚双手接过手册,指尖触碰到封面的烫金字体,心中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韩哲的善意是真的,还是陆寒枭安排的“观察工具”?她抬起头,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笑容:“谢谢韩经理,我一定会好好看,不辜负您的信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