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大仇深地踟蹰了许久,问出了第一句话。
“宝儿,要是爹同意去教李磊,是不是就不用种地,也能有饭吃?”
“……”
唐宝思考了一下,“理论上是这样的……”
她估摸,唐时这是被饿怕了。
其实饿饭不是目的,她只想让他体会到生活不易,少站着说话不腰疼。
唐时最后鼓起很大的勇气点点头,“行,爹……爹会试试的!”
他这辈子都在靠别人。
从前靠赵秀娘,之后靠唐宝,如今唐宝让他无所依靠,他软糯的性子没了办法,终于开始考虑给自己挣一条路。
唐宝想,今天跟赵老太这逼,还是撕得挺值的。
翌日。
旭日初升,光线融化了山野间薄薄的雾气,鸡犬相闻。
赵家村的村东头,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这里是郭秀才的家。
村里的孩子全都送到这儿来念书,包括隔壁没有秀才的小村,所以班上的孩子不少,有十来个。
郭秀才穿着一袭青衫坐在台上,一边听小孩背书,一边清点名字。
点到一个人的时候,他抬起头来,声音不冷不热的。
“李磊呢?又没来?”
------------
等村里人戳脊梁骨
读书的声音一下子停了,孩子们都静静地看着他,不敢说话。
只有一个样貌与郭秀才有几分相似的男孩站起来,大声道。
“爹!那个李磊是个蠢家伙,他不是真的想学东西,我前天才考了他您新教的《孟子》,谁知道他一句都答不出来。”
“我不过是提点了他两句,谁知道他居然羞愧地跑到山里去了!现在一定是怕丢人,才不敢来的!”
郭秀才皱了皱眉,轻描淡写道。
“你管他做什么。”
他这个儿子的品性,他再清楚不过了,说是提点,也不知道怎么戏弄人家了。
不过,这个李磊也真是的,出来求学,哪个孩子不受点委屈?
就他娇气,动不动就往山里跑,还不来上学。
难不成等村里人戳他脊梁骨吗?
郭小峰听出父亲的语气里并无责骂的意思,更加嚣张了。
“那还不是因为他不用功?又懒又蠢,要是他学不会,别人反倒过来骂爹教得不好怎么办?”
郭秀才没反驳。
但他放下名册,“今日先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抄写一遍,等我回来。”
其实他也挺嫌弃李磊的,启蒙太晚,蠢钝如猪,学什么都学的慢。
性格也不讨喜,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嘴甜。
还有他父母,也是两块榆木疙瘩,别人的父母都知道逢年过节塞点东西给夫子,就指望自家孩子能学到更多,而这两夫妻就跟傻了一样,完全不盼着儿子点好。
郭秀才脸色阴沉地想着,出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