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庶女攻略皇后 > 第63章 他们终于点了头可火得自己烧(第2页)

第63章 他们终于点了头可火得自己烧(第2页)

他拿起朱笔,欲题封面,却又停住。

良久,他轻轻合上书页,在扉页空白处,默默印下一行小字:

此书每售出一部,七王府捐银一两,用于各地心碑修建。

中秋过后第七夜,月色清冷如霜。

苏锦黎立于药铺天井,风从巷口卷来,带着秋末的枯叶与远处炭炉的余烬味。

她披着素色斗篷,指尖微凉,目光却始终落在院门方向。

直到一道黑影自墙角掠入,无声落地——是李崇山回来了。

他肩上覆着北地风霜,衣领结了一层薄霜,背脊依旧挺直如松。

七年前他曾是“羽林第一哨”哨主,如今只是个退役老卒,可脚步仍沉稳得像一把压在刀鞘里的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从怀中取出一只铜盒,递上前时,指节冻得紫:“十二处老兵祠,皆已落铃。”声音低哑,像砂石磨过铁器。

苏锦黎接过铜盒,掀开一角。

内里整齐码着十二枚陶铃回执,每一片都印有不同私印——有的是残缺的虎符纹,有的是老兵临终前咬血按下的指印。

这些铃,与城南义庄那枚由账本残烬熔铸而成的原型一脉相承,皆以死难者遗物为引,烧制三日三夜,声不响而震魂。

她轻轻抚过一枚回执,触到那凹凸的印痕时,心头忽有一瞬钝痛。

不是悲,是醒。

这些人不曾被史书记载,也不曾享庙堂追封,但他们活过、战过、死过。

而现在,他们的名字正随着陶铃埋进十三坊、二十七要地的心碑之下,随百姓口传、童谣诵念,一点点扎进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远处忽然传来节奏分明的踏足声。

几个孩童赤脚踩在青石板上,一边跳绳一边齐声背诵:“星火藏夜帷,孤光破雾来。莫道无人记,陶铃震不开。”一句接一句,清亮如钟。

苏锦黎抬眸望去,钟鼓楼檐角那只琉璃铃正随风轻晃,在残月下泛着幽光。

那不是宫中礼乐所用的正音铃,而是民间匠人仿制的样式,铃身刻着细若蚊足的《灯诗》句。

风吹过时,它不响,却仿佛在无声震动。

就像有些记忆,压得越深,反弹越烈。

与此同时,宫中礼部尚书正捧着奏折欲入内廷,面色凝重:“心碑已蔓延至外州九郡,民间私自刊刻逾百座,形制统一,暗合反律,请旨禁拆。”

内侍拦在殿门前,低声回话:“陛下说……随他们去吧。”

话音未落,窗外忽有碎裂之声——一只琉璃泡坠地而碎,清响转瞬即逝,如同从未生。

殿内烛火微微一颤。

而在城西印坊,灯火通明已七昼夜。

裴文昭亲手校完最后一版《灯变实录》,将书稿交予工头时,双眼布满血丝。

封面依旧空白,他坚持不题一字,唯在扉页加印一行小字:“此书每售出一部,七王府捐银一两,用于各地心碑修建。”

消息传出当日,百姓蜂拥而至。

有人抱着婴儿排队三日,只为让孩子的小手摸一摸书中那些被尘封的名字;边城戍卒凑钱托商队代买十册,说要挂在烽燧墙上,“让风替我们读”。

印坊日夜赶工,纸张告罄,竟有人自送来旧书拆页再造。

书成之日,裴文昭亲率车队押送百部赴各州学府。

临行前,他在每一箱书上贴了便笺,只写一句:

“读它,就是立碑。”

风起于微末,火生于寸心。

而有些事,一旦开始,便再也无法被熄灭。

喜欢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请大家收藏:dududu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