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逸平,“新兵下连队,大部分都是去战斗班排,个别会分到技术单位或是机关後勤部门,至于去哪个单位有前途,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只要能力突出,在哪个单位都能干出成绩。”
叶红珍,“是这个理儿,你李婶她家三小子,不是一直在部队养猪,不也养出名堂了,年年都被表扬。”
李燕心里腹诽,受表扬有什麽用,就算是天天受表扬,不还是养猪,等到复员了,说不定就分到养猪厂了,一辈子都养猪,能有什麽出息。
反正她是不想叫侄子去养猪。
李燕,“我娘家大嫂想叫他去机关,等以後复员了,也能对应分个好单位,小宋你能不能给他部队打个招呼,给他分到机关,实在不行,去技术单位也行,学个开车什麽的,等到复员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去汽车公司当司机。”
她娘家大嫂不想叫志勇去连队,说去连队太吃苦,又学不到本事。
最好是去机关单位,平时见到的都是大领导,在大领导跟前干活机会多,万一哪天被大领导看上了,说不定还能和宋逸平一样当上军官。
上次回娘家,她跟娘家大嫂说小姑子找了个军官,这不大嫂就找到她了。
想叫宋逸平这个准姑爷帮这个忙。
宋逸平已经是自家人了,这点小忙上肯定会帮的,她就一口应承下来了。
颜如意能想象出来,她二嫂肯定是又在娘家人跟前吹牛了,说她找了个军官。
估计还跟娘家人打了包票,以後有什麽事,只管找她。
颜如意,“逸平又不是管这个的,他怎麽去给人家打招呼。”
李燕,“就算小宋不管这个,他说句话也管用,是吧小宋?”
宋逸平,“他在哪个部队?”
李燕一听,觉得有门,跟宋逸平说了侄子是哪个部队的。
宋逸平,“我有个战友在那儿当指导员,我跟他说一声,让他去问问志勇,他自己想干什麽,我找人有针对性的给他辅导一下,不过还是要按规定参加考核,考核通过了,我这边再看情况往下安排。”
李燕刚开始还挺高兴,结果宋逸平说还要参加考核。
她那个侄子什麽水平,她能不知道吗?
初中他都是勉勉强强才拿到毕业证,而且都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早就忘光了。
听她嫂子说,新兵训练的时候,他的成绩也不是很突出,大概会被分到炊事班或是养猪场。
要不她嫂子也不会求到她头上。
她都在娘家嫂跟前夸下海口了,说这就是宋逸平一句话的事。
哪能想到宋逸平会办事公办。
公事公办的话,她还用得着找宋逸平帮忙?
叶红珍,“小宋也没说错,都找人给他辅导了,他考核还通不过,说明他不是那块料,硬塞过去,最後再被退回来更丢人。”
李燕第一次求宋逸平,还给折了面子。
男人不帮她,婆婆也不向着她说话,她心里就不大高兴,不再说话,低头吃饭。
李燕娘家三个哥两个姐,兄弟姐妹多,事儿也多。
而且她娘家那几个侄子侄女没一个争气的,家里成天闹的鸡飞狗跳。
帮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
叶红珍不愿意让宋逸平掺合李燕娘家的事,有意转移话题,问颜如意,“不是明儿个一早就走,东西都收拾好了没有?”
颜如意,“早就收拾好了。”
叶红珍,“天冷,就算不带厚棉袄,也要多带几件厚衣服,不然冻感冒了,可没人在身边照顾你。”
颜明涛,“妈人家那边就没冬天,这时候估计也有20来度,用不着带厚衣服,带去也是累赘。”
叶红珍,“那也要带几件厚的,万一变天了呢,到时候上哪儿找厚衣服穿,穷家富路,多带点东西总没错。”
宋逸平,“我有个战友是做生意的,在港城设有办事处,我已经和他打过招呼,让他到时候多照看下如意,如意也有他办事处的电话,有事就给他办事处打电话,他已经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打过招呼了。”
闺女长这麽大,没出过这麽远的门,还是一个人,听说那边说话都听不懂,吃的跟这边也不一样。
叶红珍这几天一直挂着心。
宋逸平说有熟人照拂,叶红珍就安心多了,叮嘱颜如意,“人生地不熟的,别在那儿乱跑,真遇到事了也别硬撑着,该打电话就打电话,实在不行咱就不学了,提早回来。”
……
一家人热热闹闹讨论颜如意去港城的事。
李燕心里很不是滋味。
到底是隔了一层关系,给她侄子帮个小忙就推三阻四的。
到颜如意了,就又是跟熟人打招呼,又让人家照拂,又是给电话号码。
都恨不得亲自跟过去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