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
刘彻拿起竹简,一字一句地看下去。
殿内只剩下竹简翻动的沙沙声。
他的呼吸,从急促,到平稳,再到压抑不住的兴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彻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像一头饥饿的狼,终于闻到了血腥味。
“董先生的这封策论,这几日是该派上用场了。”
“好!此人是把快刀!”
“是快刀,但也容易折断。”卫子夫迎上他的视线,“明日策问,田相的人必定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陛下莫忘了,去岁辽东高庙走水,就因董先生的天人三策之论,朝中众臣请旨令陛下腰斩董先生。”
“当日是陛下惜才,力排众议,最终罢官为先生保住一命。”
“如今,先生作为一个有‘前科’的大儒,会被他们撕得粉碎。”
刘彻的兴奋冷却下来,眉头紧锁。
“朕知道,所以……”
“所以,这把刀,不能由他自己呈上。”
卫子夫打断了他。
刘彻一怔。
“田蚡的盾,是朝中那些所谓的‘儒学正统’。”
卫子夫的语不快,却字字清晰,“那我们就需要一面更硬的盾,护着我们的刀。”
刘彻的眼睛骤然亮起。
他明白了。
“卫家。”
“是。”卫子夫点头,“田相想打压一个儒生,易如反掌。可他想当朝打压一个陛下一手扶持的新贵卫家,就得掂量一二。”
“毕竟,仲卿才刚同大行令王恢把南越收复。”
这不是举荐。
这是一场用卫氏做耳,真正把卫家摆在庙堂风云之上。
“好!”刘彻猛地一拍桌案,龙椅的扶手被他按得咯吱作响,“就这么办!朕要亲自看看,当武将开始谈论仁义道德时,田相的脸色,会变成怎样!”
他握住卫子夫的手,紧紧地。
“子夫,有你……”
“陛下。”卫子夫回握住他,眼神平静如水,“仲卿说,大行令王恢要计划备战北境,统一思想势在必行。”
“没有人可做鱼饵,那臣妾与卫家就来做这次的饵。”
刘彻心中微微一动,忍不住拉过卫子夫拥入怀中,有些柔情的吻住了她。
“子夫,给朕生个儿子。”
他眼眶微微泛红,带着一丝说不清的情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兰林殿室内,掩过春色迤逦。
次日,宣室殿。
适逢届察举制的,天子策问大典。
刘彻高坐御座,神色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