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长安4月 > 冯府提亲商定良缘(第1页)

冯府提亲商定良缘(第1页)

冯府提亲,商定良缘

柳眠莺的“润物细无声”策略成效卓着。冯砚书那颗只装着圣贤书的心,不知不觉间,已被那位聪慧灵秀丶善解人意的商贾之女悄然占据。而冯夫人在柳眠莺数次不着痕迹的探望和恰到好处的关怀下,也对这位“不似寻常商贾”的柳家小姐好感倍增,那点“士农工商”的门第之见,在活生生的人情温暖面前,渐渐淡去。

时机成熟,柳家便请了与两家都有些交情丶德高望重的礼部一位退休老侍郎为媒,正式前往冯府提亲。

提亲那日,冯府厅堂内,气氛庄重而不失融洽。

柳老爷虽为商贾,但言谈举止得体大方,毫无铜臭之气,他诚恳表示:“小女眠莺,虽生于商贾之家,然自幼亦熟读诗书,明事理,知进退。对冯公子的人品学问,更是仰慕已久。老夫不敢高攀清流门第,只愿小女能得遇良人,一生顺遂。”

冯侍郎为人端方,但并非迂腐之人。他早已从夫人和儿子口中听闻柳眠莺的种种好处,加之媒人极力撮合,心中其实已应了七八分。他拈须沉吟道:“柳兄过谦了。令嫒蕙质兰心,老夫亦有耳闻。只是……这婚事,还需问过砚书自己的意思。”

衆人的目光投向一旁垂手侍立的冯砚书。只见他今日穿着崭新的儒生长衫,面容微赧,起身对着双方长辈郑重一揖,声音清晰而坚定:“父亲,母亲,柳世伯。小侄……小侄对柳小姐,心仪已久。柳小姐□□通达,非寻常女子可比。若能得此良配,是砚书之幸。”

他这话说得坦荡,虽带着书生特有的羞涩,但态度明确。冯夫人见儿子如此,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冯侍郎也点了点头,最後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

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当场交换了草帖(初步的婚书),算是定下了亲事。接下来的细节,便由双方女眷和媒人具体商议。

商议婚事细节的过程,更是凸显了柳眠莺的玲珑心窍。

在商议聘礼和嫁妆时,柳家展现了惊人的诚意和体贴。柳老爷主动提出:“冯府乃清贵之家,聘礼不必过于奢华,合乎礼制即可。至于嫁妆,小女自幼打理些许産业,略有积蓄,届时会随她一同过门,一来是她傍身之用,二来……或许对砚书贤侄日後在翰林院结交清流丶刊印着述亦有些许助益。”

这话说得极其漂亮,既尊重了冯家的清誉,避免了“炫富”之嫌,又实实在在为冯砚书未来的仕途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支持,将商贾的财力转化为了对夫婿事业的助力,让人无法拒绝。

冯夫人原本还担心商贾之家规矩不同,但柳家派来的嬷嬷言谈举止极为得体,对婚礼的各项礼仪程序了如指掌,甚至比许多官宦人家还要讲究,令冯夫人彻底放下心来。

婚期经双方商议,定在了来年春天。一来时间充裕,可从容准备;二来春暖花开,寓意也好。

婚事商定,消息很快传开。

怡亲王府内,秦语媞得知消息,由衷地为表哥和手帕交高兴。赵景逸却摸着下巴,一脸“洞察真相”的表情:“啧啧,柳眠莺这丫头,手段可以啊!不声不响就把你那个书呆子表哥拿下了!看来这京城里,论起‘驯夫’……哦不,是觅得良缘的本事,她跟媳妇儿你有得一拼啊!”

秦语媞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需要‘驯’?”

赵景逸立刻凑过来,嬉皮笑脸:“我这不是被王妃‘驯’得服服帖帖嘛!心甘情愿!”

而最兴奋的莫过于沈谙辞,她直接冲到了柳眠莺的“眠莺阁”,大笑着拍她的肩膀:“好你个莺儿!真让你办成了!快说说,你是怎麽让那个古板书生开窍的?是不是用了什麽‘美人计’?”

柳眠莺俏脸飞红,嗔道:“谙辞姐姐!你胡说什麽!我……我那是精诚所至!”

徐念初也送来了贺礼,并为柳眠莺感到欣慰。如此一来,她们四位手帕交,都寻得了各自的归宿,尽管过程各有波澜,但结局总算圆满。

一桩看似门第悬殊的姻缘,在柳眠莺的智慧经营和冯砚书的真心接纳下,终成美谈。

京城的姻缘图谱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便只待来年春日,花轿临门,成就一段“士”与“商”的佳话了。

而怡亲王府,也在这纷纷扰扰的喜讯中,迎来了王妃身孕渐稳,王爷却依旧“孕傻”症状明显的又一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