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签到改变位置 > 第387章(第1页)

第387章(第1页)

同时,“外婆的厨房”体验系统增加了“数据透明”模式,用户可以选择性了解系统是如何辅助教学而非替代人性。

“伙伴成长”计划:不仅记录手艺,更设立基金,为合作的老手艺人和生态农户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技术培训和传承支持,建立更稳固的、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伙伴关系。

周彦主动请缨,负责与这些伙伴的深度对接,用行动弥补内心的愧疚。

“味道方舟”项目:在最高安全级别下,将“文明基因库”的核心非敏感数据,如传统技艺流程、地方风味特点等,进行脱敏处理后,建立多个离线备份,并与国家相关文化机构合作存档。

这既是对文明的保护,也避免了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小雨的实验室”升级:小雨将“家味实验室”正式升级为“未来风味研究所”。

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如何用科技赋能传统,而非取代传统。

她与爸爸吴玮合作,开发了一款“智能感官辅助设备”,能帮助视力或听力障碍的人士,也能通过触觉、气流变化等方式,体验和学习传统点心制作,让“家的味道”更具包容性。

数月后,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家滋味”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感恩与新生”开放日。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展示:开放的后厨,老师傅们带着徒弟们一丝不苟地工作;

“外婆的厨房”里,孩子们在虚拟外婆的引导下学习包粽子;

新设立的“文化廊”展示了从“饕餮之徒”手中追回的部分文物复制品及其故事;

小雨的研究所则展示了帮助特殊人群体验烹饪的辅助设备。

最打动人心的环节,是周彦和小雅父女一起,亲手制作并端出了一盘盘精致的“团圆糕”。

周彦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所有来宾、向所有的伙伴深深鞠了一躬。

小雅则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叔叔阿姨救了我,谢谢大家没有怪我爸爸。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团团圆圆。”

真诚的情感,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量。

活动尾声,系统提示音再次温柔响起,这次是面向所有核心成员:

【检测到组织凝聚力与使命感提升至新高度,危机转化为成长动力。】

【‘薪火相传网络’已激活,发现首批三位具有‘守护者’潜质的年轻传承人(分别来自面点、茶艺、食材种植领域)。】

【新功能预告:‘文明共鸣’——当不同文明的饮食智慧产生深度连接时,可能触发未知的协同效应,有待探索。】

李苏看着眼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景象,看着家人和伙伴们脸上释然而坚定的笑容,心中充满平静。

她想起外婆常说的“吃亏是福”,这次吃的亏足够大,但换来的,是更加清晰的初心、更加坚固的团队,和更加辽阔的视野。

最好的传承,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守住根脉的同时,勇敢地拥抱变化,开放地连接世界,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温暖更多人的光芒。

窗外,秋意更深,但“家滋味”里的温度,恰如灶台上那锅历经风雨、慢炖出的老卤,深沉、醇厚,且历久弥新。

他们的故事,翻过了惊心动魄的一章,正向着更广阔、更明亮的未来,平稳而坚定地驶去。

大结局

时光荏苒,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公海对决已过去数年。

“家滋味”在风雨洗礼后根基愈发稳固,而李苏和吴玮的三个孩子,以及弟弟李唐的一双儿女,都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守护下茁壮成长。

吴小雨二十岁了。

她考入了国内顶尖的美术学院,主修视觉传达设计。

生日这天,她没有举办喧闹的派对,而是选择在“家滋味”总店旁边、由她一手参与设计的“未来风味研究所”的露台上,举办了一场小而温馨的家宴。

到场的有父母李苏吴玮、弟弟妹妹安安呦呦,年迈的外公外婆和奶奶,还有舅舅李唐、舅妈林薇和他们的孩子——恬恬和小汤圆。

露台布置得极具艺术气息,悬挂着小雨自己创作的、以食物和情感为主题的画作。

她已经褪去了少女的青涩,眉宇间既有艺术家的洒脱,也继承了母亲李苏的那份沉静。

“外公外婆,爸,妈,奶奶,舅舅,舅妈,我不想要昂贵的礼物。”

小雨吹灭蜡烛后,认真地说,“我最大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把研究所下一个公益项目的启动资金,用我的名字命名,叫‘小雨的色彩味觉’计划,我想用艺术帮助特殊儿童感受食物,打开心灵。”

大人们眼中满是欣慰。

李唐搂着妻子林薇的肩膀,感慨道:“姐,小雨真是长大了,有想法,有担当。”

林薇也连连点头:“是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这么好,真让人高兴。”

龙凤胎弟弟吴宥安(安安)和妹妹吴舒窈(呦呦),今年十四岁,正值朝气蓬勃的年纪。

这对姐弟继承了父母外貌上的优点,更难得的是都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课余时间,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背着画板,跑到城市的老街巷、公园角落去写生。

安安偏爱建筑素描,线条精准;呦呦则钟情于捕捉光影,水彩画尤其灵动。

此外,呦呦从小学的中国舞已经考过了十级,进入了专业的表演和竞赛阶段。

她身形挺拔,气质古典,在舞台上翩若惊鸿。

每次比赛或演出,不仅是全家总动员去加油,还有一个铁杆小粉丝——表妹恬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