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后。
张家庄那边传来好消息——省里工作组的效率堪比开挂,勘探、规划、征地,一路绿灯到底。
村民们为了抢工作名额,已经开始“鸡娃式”送孩子上学,连最顽固的老头都改口说“知识就是力量”。
而在省城的实验基地里。
“休假”结束了。
高一三班全体成员再次集结,面前是一间挂着“生物危险”标志的顶级实验室。
中科院和农科院的专家们已经调试好所有设备,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精密仪器,每一台都价值连城。
但此刻,实验室里的气氛却不容乐观。
张勤站在巨大的酵罐前,盯着屏幕上那个刺眼的数字——产率:o。
这已经是第次失败了。
“各位老师,同学们。”她转身面对众人,眼中依然闪烁着不甘的光芒。“化肥项目解决了的问题,现在轮到了。”
她指着白板上那个复杂的环状分子结构——赖氨酸。
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失败的实验记录,红色的叉号像墓碑一样刺眼。
“这东西,就是让全国人民吃上肉的关键钥匙。工业化合成成功后,养猪周期能缩短三分之一,鸡蛋产量提高百分之二十。用最少的粮食,产出最多的肉蛋奶。”
李向阳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心疼地问:“张勤,我们真的能成功吗?已经连续失败了两个月…”
“能!必须能!”张勤的声音带着一丝歇斯底里,“我不信一个分子能难倒我们!今天,我们继续!”
实验室里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但这次,没有人再像最初那样兴奋。
六小时后。
“怎么样?”所有人围在分析仪器前,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赵亚男盯着屏幕,脸色瞬间惨白:“产率…o,比上次还低。”
“什么?!”来自京市的生物化学专家王教授头乱得像鸡窝,红着眼睛吼,“不可能!我把温度从五十度调到一百二十度,压力从常压试到十个大气压,催化剂换了十七种!为什么产率不升反降?!”
张勤的手在颤抖。
她脑海中二十一世纪的完整工艺流程就在那里,清晰得就像昨天刚看过的教科书。
但现实却残酷地告诉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原料不纯,设备粗糙,技术落后…她就像一个顶级米其林大厨,却被扔进了只有生土豆和钝刀的原始部落。
“张勤…”吕为民推着厚厚的眼镜,声音颤抖,“我算了一下成本…这两个月,我们烧掉的钱,能在省城买三栋带院子的小楼了。”
三栋小楼!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心上。
“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有同学绝望地问道。
“闭嘴!”赵亚男厉声打断,但她自己心里也没底,“张勤肯定有办法…她只是还没找到而已…”
张勤的办公室里。
草稿纸堆得像小山,她把自己关在里面整整三天没出来。
重生优势,第一次在冰冷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砰!”她烦躁地将铅笔砸在桌上,笔尖当场折断。
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
杨志端着热腾腾的麦乳精走进来,看着张勤那张只有十二岁却写满疲惫的脸,心疼不已。
“喝点吧,你今天没怎么吃东西了。”
“老师,我是不是错了?”张勤抬起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我不该把大家都拖下水。这个项目,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杨志蹲下身,平视着她:“张勤,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参加世界数学竞赛吗?”
“因为我想证明自己,想告诉全世界我们国家正在升起。”
“那现在呢?你是为了什么?”
张勤看向窗外——那些白苍苍却依然坚持的老专家,那些和她一样年轻却已疲惫不堪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