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宿敌关系是什么意思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

分明将人都选好了定好了,又来问他怎麽样。温行周愈发摸不清帝王的心思,索性直言道,“依臣之见,史大人有才情有正气有心性,但不多。”

萧秣的茶水都含在口中了,听到这句话险些呛住,好容易咽下去,语带意外,“老师这麽不待见他?”

“臣不过是如实回答,”温行周垂着眼眸,将史逸春是哪年恩科哪年拜入李党门下哪年入翰林苑调礼部一一说来,最後总结,“虽然如此,史大人确实是现今对付李党最合适的人选。”

确如他所说,史逸春并不是个处处都拔尖的人才,所以明明是难得少年时就二甲传胪的进士,又拜在李康安门下,还在礼部平庸许久得不到提拔。也正是因为李党并不把他当个重要人物,史逸春才会对看重自己的帝王这般感恩戴德,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李党的对立面。

缺点也有,就是他脑子转的不够快,萧秣得时时教导他。但这也并非全然坏事,聪明的刀有聪明的用法,不聪明的刀也有笨用法。

原本他想将调︱教史逸春的事丢给温行周去做,但又想起四方楼那一事尚未平,万一叫史逸春又成了什麽“温党”,得不偿失。

于是常叫史逸春来御书房伴驾,只差把一些东西揉碎了塞给他听。

这时候温行周常常不在,他忙于春闱之事,温行周便免不了要多费些心神盯着李党在其他事上占位置捞油水,再不冷不热地争些什麽,李党倒不觉得温行周是为萧秣争,只觉得这位先帝时便被奉为国师大人的摄政王也并非不理红尘俗世,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中人。

春闱进入尾声,殿试里坐着的考生,半数已经拜入李党各人门下,还有小半数琢磨帝王心思,决心赌一把,拜在史逸春门下,另馀个别几个考生,有的找了中京里的大儒拜下,也有孤身一人对自己满怀信心的。

萧秣坐在上首,摄政王温行周坐在他左下侧,主考官史逸春坐在他右下侧。

殿试的题目是萧秣出的,不问儒学也不问党争,只问对付西羌之法。

温行周有些意外他的题目,但没有提出异议,对外仍然宣称是自己的意思,毕竟前两年成文德戍边一直稳定,还有次偷袭了西羌的老巢,重病的老西羌王受惊而亡,而後几个王子为争王位发生内乱,元气大伤恢复了几年,但一旦他们恢复好了,马上就将卷土重来,萧秣这题堪称是未雨绸缪。

只是这题交由来参加殿试的这些读书人,怕是得不到满意的回答。

但是温行周不愿意挫萧秣的兴味。萧秣是个很适合做皇帝的人,而适合做皇帝的人往往要叫人猜不出想法,也往往要不能表露自己的喜恶。

这是难得让温行周能知道萧秣到底在想些什麽的机会,他要是提醒了萧秣,这位多思多虑的少年皇帝又该分些心神去揣测自己的意图和遮掩真正的想法了。

萧秣不知道温行周的思虑,他的目光已经定在最靠近自己角落里那名考生身上。

比起其馀考生笔下艰涩的模样,他的行文流畅许多,只有思考时略一停顿,很快又写下去。

萧秣很想看看他写的什麽,是不是他要找的那个人。

上一世,他扶植詹正文对抗李康安时,西北军曾经传来异动,但很快又被压了下去,恢复了平静。

後来他腾出时间来去调查此事了发现是西北军中有名三甲出身无名无权被兵部“发配”西北军的小吏,提出以通商换交战的做法,当时的西北军兵马大将军温行周和西羌的安鲜王子都认可这种做法,于是果真相安无事平静了几年。萧秣觉得此法不错,于是放下心思继续处理四方楼之事。

没有料到西羌的双甘王子竟勾结到当时已经被贬为督尉的前大将军,夺走了安鲜王子的属地後又回过头来攻打大啓。

最终国破。

虽然最後落得如此下场,但萧秣依然对那名小吏提出的方法很感兴趣。

大啓经由萧垣这一顿折腾,现在已经是一副空壳,空有庞大的外表,实际根本经不起一次战争失利。比起兵马征伐,大啓更需要修生养息。

好在这一世西羌的边境上还是成文德的强硬防线,如果在强硬防线下能把这名小吏的通商之法执行下去,或许能达到他要的效果。

现在的重点是,找到这个今年科举中只考了三甲不被看到的兵部小吏。

卷子终于收了上来。

由史逸春带领读卷官们先行评判,遇到无法决断的再报萧秣和温行周。

不多时,那个熟悉的方法就被写在卷子上送到了萧秣眼前。

萧秣把卷宗推给温行周,“老师看看。”

温行周细细读过一遍,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看完却也多了几分肯定,看向萧秣,轻声问,“陛下想点他状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