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想他【重逢】六年後。
六年後。
北京,冬至,大雪。
“受到冷空气影响,我国北部地区将迎来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温度急剧下降,请注意保暖。”
桑渡刚从机场回到酒店,雪势太大,风衣和围巾不可避免被打湿。
飞了12小时,即使是头等舱,浑身依旧疲惫不堪,匆忙冲了个澡便倒头睡了。
他在国外呆了六年,期间短暂回来过几次,但每次也只是回来两三天,还未能游刃有馀地倒时差。
这一觉睡得不是很好,醒醒睡睡,一会热一会冷。
桑渡没有很在意,这几年一直是这样过来的,他已经习惯了。本来以为回国之後症状会好一些,没想到还是这样。
酒店窗帘半掩着,没有拉紧,窗外还在下着雪,路上行人很少,也很安静,光线照亮雪花,折射在酒店的床头柜上。
床头柜上放着一本比巴掌大一些的日记册,深蓝色封皮有些褶皱,是十几年前流行的款式。
在最下方写着两行字,一行浅,一行深。浅的那一行是几个歪歪扭扭的铅笔字,由于是小学的时候写的,时间久了,有些掉色,不靠近看很难看清。
不过第二行的黑笔字倒是很清楚,虽然字迹潦草,但不难看清上面写的是——
【高二八班,桑渡】
那年春天走得太匆忙,桑渡带走的东西少之又少,只有三件。
被摔坏的投影仪。
镂空手链。
以及这本日记册。
小学时候流行写日记,班主任要求他们每天写一篇,桑渡不喜欢写,只是应付,日记册前四分之一都是那时候写的。
後来上了初中,学校不再要求,日记册便被搁置在了角落,再次打开的时候便到了高二那年。
那一阵子他打架伤了脚,请假在家闲着无事,偶然间翻到了这个日记册。
一别多年,他又重拾写日记的习惯,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应付,而是喜欢。
“喜欢”这词太过笼统,倒不如说一种寄托。他的心里装了太多事,溢到无处可放,他每在日记上写一件,心里就会跟着轻很多。慢慢的,这便成了他最常做的事。
尤其是离开山城之後。
继小学之後写的第一篇日记是答应帮周惊弦一起照顾刺头,日记里说不知道为什麽周惊弦要给小猫取这麽个龙傲天的名字,还说改天要问问他,只不过後来没了这个机会。
接着往後翻是第一次听周惊弦弹钢琴,第一次知道周惊弦学过素描并偷偷画了他睡觉的样子,还有和周惊弦去北方滑雪的计划……
其中有一张纸上写了满满一页的药名,都是周惊弦当时吃的药,是那会趁着周惊弦睡着时,桑渡偷偷写下的,为的是更多了解周惊弦。
高二那几个月里的日记,几乎每篇都与周惊弦有关。
那年春天过後,周惊弦的名字不再出现在日记本,桑渡的日记也从之前满满一页都不够变成了後来的短短几行。
哪一篇都不再有他的名字,可哪一篇都还有他的影子。
【离开山城第一年:
英语很难,我听不太懂,上了半年语言课才听懂了一些。奶奶最近还是不和我说话,我坐了很久的车,去GreatWall买了她喜欢吃的桂花糕,可惜是凉的。投影仪被摔得太狠了,丢了部件,修不好了。还剩六颗糖。】
【离开山城第二年:
年前通过了考试,上了私立寄宿高中,终于不用再和桑广川呆在一个屋檐下了。这儿没有春节,糍粑和腊肉也一点不好吃,和国内的差了好多。还剩五颗糖。】
【离开山城第三年:
这儿的高中每年假期占一半,我有很多时间,恶补了英语。高中毕业前认识了新同学,他们都挺好的,会邀请我一起过圣诞节,火鸡没有味道,配菜也淡淡的,但我还是吃完了,没有浪费。冰箱断电,糖有些化了,没关系,还是甜的。只剩四颗了。】
【离开山城第四年:
大学第一年,我上了几个月感觉没什麽意思,瞒着桑广川去了另一个城市,换了新的电话卡,删了所有他的联系方式。找了个比较偏僻的社区做了几个月志愿者,比之前快活了一些。不是说人忙起来就会忘掉烦恼吗,可我还是不怎麽开心。糖越来越少了,只剩三颗。】
【离开山城第五年:
下雪了,很冷。我还是好想他。我想回家。】
【离开山城第六年:
年前奶奶回国,我送她去了机场。她问我要不要一起回家看看,我犹豫了。吃了一颗海盐的,还剩最後一颗。等吃完最後一颗就回去看看。】
……
在国外这六年里,桑渡的生活没有什麽起伏,每天要走很多路,几天就要被偷一回东西。一开始不习惯,後来呆的久了便也慢慢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