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2章嗓子突然干渴起来
云英书院,藏书阁。
“这次的蹴鞠比赛,书院里可重视了,”明瑾抱着刚借阅来的一摞书册,边走边对刚从书院外回来的张牧说道,“你久不在书院待,平时也就算了,这次活动可千万不能错过啊。”
三年前,宁王下令:将国子学与云英书院合并,更名为云英书院琅琊学部。
书院内年满十五周岁丶成绩优良者,即可进入琅琊学部深造就读。
在这之前,学子们在云英书院待上两三年後,便会分流成三大类——
能考科举但家境一般的,继续在书院念书准备科举;
能靠家里荫庇谋官的,去国子学混日子;
不堪造就的,回家自谋生路,或是另找私塾先生上课。
但宁王上奏陛下,说圣人云有教无类,国子学和云英书院都曾为大雍培养过无数人才,却因种种原因,彼此敌视轻贱,待入朝为官後,还会因出身互相站队。
如此一来,将来可能会酿成党争之祸。
陛下同意了他的提议,将两学合并,还特许那些商人之子丶寒门子弟继续深造就读。
这样一来,原本去年就该回家继承家业的明瑾,就不得不又在书院多待上两三年了。
他为此一直愤愤不平,还在宁先生面前骂了宁王好多次,说这混蛋王爷简直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到底是谁在爱上学啊?
哦,荀婴那小子除外。
但是凭什麽要让他延毕!就问凭什麽!
不过,明瑾现在觉得,多上几年学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第一家里不会那麽着急让他成婚,他还有机会继续和宁先生培养感情;第二嘛,就是这次蹴鞠比赛了。
“我怎麽记得,好像几年前就听老丁头讲过这件事?”
“是啊,但这不是太後崩逝,陛下要守孝三年嘛,好不容易孝期结束,去年又多地大旱,还有叛军趁机作乱。陛下倒是一直想办,但大臣们不让啊,说什麽劳民伤财的。”
明瑾跟着他越走越快,说话也微微有些气喘,“话说,你能不能慢点儿走?赶集去啊!”
张牧一身风尘仆仆的劲装打扮,走起路来也是大步流星。
“抱歉,在军营里习惯了。”张牧这才注意到,在明瑾无语的目光中咧嘴笑了下,放缓了脚步。
“说真的,在那地方待过之後,你现在让我继续在学堂里听老丁头念经,我还觉得怪亲切的呢。”
明瑾翻了个白眼:“我看你真是在军营里待傻了。”
在和文叔习了三年武後,兴许是终于被张牧的坚持精神打动,又或许是因为彻底认清了自家儿子就不是读书的料,张淼终于肯松口让他进了军营——但仅限于驻京的八大禁军之一。
张牧是典型的良家子,加上过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叔多年的教导,最後成功挤进了有“天下第一军”之称的羽林军。
从此,便一跃成为了天子亲卫,也算是给家里光宗耀祖了。
但叫张牧无法理解的是,那宁王究竟有什麽毛病,羽林军都破格收下他这个未及冠的学子了,他却非强制要求每个想当陛下亲卫的学子都得先从云英书院毕业?
整个云英书院只有他一个进了羽林卫,这不是针对是什麽!
再说了,他张牧要是有靠读书毕业的本事,还用得着提前进军队混资历吗?
连考三次没考过,张牧不得不打消了在军营里看书自学的想法,转而打起了走捷径的主意。
“这次的蹴鞠比赛还是由宁王操办?”他皱眉问道。
“是,”明瑾也是一脸晦气,“虽然还有咱们龚院长,但龚院长肯定是越不过宁王的,有他在,你想单靠赢得比赛提前毕业,恐怕有点儿难度。”
张牧嘴硬道:“就算是宁王操办又如何?我张牧照样能赢给他看!”
“张兄,明兄!这边!”
正说着话,那边突然传来一声惊喜的呼唤,两人擡头望去,看到来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李司站在走廊尽头的海棠树下,朝他们使劲儿挥手。
他边上还站着一位年轻的青衣学子,正是荀婴。
注意到明瑾看过来的眼神,他也朝明瑾点了一下头,眼神比初见时多了些许温度。
看在娘给他的十两银子的份上,虽然明瑾一直觉得这小子的性格有点儿古板,但还是耐下心来跟他打了几次交道,还提着礼物上荀家拜访过。
那天他坐在名副其实的“寒舍”之中,闻着劣质刺鼻的中草药味,听着荀婴母亲的咳嗽声,当真是坐如针毡。
连自己究竟是怎麽和荀母交谈的都不知道,最後还是找了个回自家商铺取药的借口匆匆离开。
但自那之後,荀婴对他的态度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张牧还因此调侃明瑾是书院一枝花,人见人爱,下一步就该征服老丁头对他死心塌地了。
明瑾对此的回应是一脚踹在张牧的屁股上,叫他的屁股先对自己的鞋底死心塌地。
“张兄你终于回来了,”几年过去,李司的身高倒是没变,但人倒是丰腴了些,笑起来还是有股憨憨的傻劲儿,“明兄之前还说,你不在书院,他都不知道该找谁排忧解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