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惊鸿照影是成语吗 > 第53章 废墟上的课堂(第1页)

第53章 废墟上的课堂(第1页)

天还没亮,废墟间的人们就已经醒了。不是被晨光唤醒,而是被深入骨髓的寒冷和空瘪肚腹的绞痛催逼着,不得不离开那短暂而可怜的梦乡。

林薇感觉自己的四肢像是被冻住后又强行敲开,每一个关节都出酸涩的抗议。她小心翼翼地挪开身上那件属于顾言笙的、如今已沾染了她和小石头体温的破旧棉袄,低头看了看怀里依旧熟睡的孩子。小石头的呼吸还算平稳,只是小脸在晨曦的微光中显得愈苍白。

她轻轻将他放平,用棉袄仔细盖好,这才活动了一下几乎麻木的双腿,站了起来。

顾言笙和周明华几人早已在低声商议着什么,他们的眉头紧锁,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林小姐,你醒了?”顾言笙看到她,暂时停下了讨论,走了过来,他的眼下一片青黑,显然也没休息好,“感觉怎么样?还能坚持吗?”

“我没事。”林薇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周围或坐或卧、神情萎靡的人们,“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顾言笙叹了口气,压低声音:“粮食……彻底见底了。昨晚那点稀粥,是最后的口粮。而且,我们偏离了主干道,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下一个能补充给养的地方还不知道在哪里。”

周明华也走了过来,推了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语气沉重:“最重要的是水源。这附近的井水,不是被尸体污染了,就是干涸了。我们带的水,最多再支撑半天。”

生存的基本要素——食物和水,同时告急。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危机。

林薇的心也沉了下去。饥饿尚能忍耐一时,但没有水,尤其是在这种寒冷天气下长途跋涉,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尽快找到水源。”她下意识地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我们已经派了两个体力稍好的小伙子去更远的地方探路了,希望能有好消息。”顾言笙说着,但语气里并不抱太大希望。这片区域刚经历过战火,能找到的资源早已被前面无数波逃难的人搜刮一空。

就在这时,派出去探路的人回来了,脸上带着沮丧和一丝惊恐。

“顾大哥,周大哥,不行!东边两里地外有个小河沟,水是黑的,漂着……漂着东西,味道不对。西边更远些倒是有口井,但井口塌了一半,里面……里面好像有死人!”

汇报的小伙子声音颤,显然看到的景象让他极不舒服。

人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啜泣和绝望的叹息。最后一点希望似乎也破灭了。

林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的大脑飞运转,回忆着那些在现代社会看来微不足道、此刻却可能救命的知识。

“顾先生,周先生,”她走上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或许,我们可以试试别的办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她身上。有疑惑,有茫然,也有一丝微弱的期待。

“林小姐,你有办法?”顾言笙急切地问。

“不敢保证一定成功,但可以试试。”林薇走到一片相对平整的空地,指着地面,“现在虽然是冬天,夜里寒冷,但白天只要有太阳,地表温度还是会升高。我们可以尝试收集露水,或者……挖一个简单的‘日光蒸馏器’。”

“日光蒸馏器?”周明华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镜片后的眼睛充满了好奇。

“对。”林薇蹲下身,用手比划着,“原理很简单。在地上挖一个坑,坑底放一个接水的容器。然后在坑上面覆盖一块能找到的、相对干净的塑料布或者油布,用石头把边缘压紧。中间,就是塑料布正对着容器的地方,压一块小石头,让塑料布中间凹陷下去。”

她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大多数人依旧一脸茫然,但顾言笙和周明华等几个受过教育的,眼神已经开始亮。

“白天,太阳照射,坑里的土壤和空气温度升高,水分蒸。水蒸气遇到上面冰冷的塑料布,就会凝结成水珠。因为中间被石头压得最低,水珠会顺着塑料布流向最低点,然后滴落到底下的容器里。”林薇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着,“这样,我们就能得到相对干净一点的蒸馏水。”

这个方法是她在某个野外求生纪录片里看到的,没想到会在这里用上。

“这……这能行吗?”有人忍不住质疑。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挖个坑就能生出水来?

“理论上完全可行!”周明华激动地一拍大腿,他看向林薇的目光充满了惊奇和敬佩,“林小姐,你……你怎么会懂这些?”

顾言笙也是又惊又喜:“这是个物理学的应用!蒸和冷凝!林小姐,你真是……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林薇微微垂下眼睫,避开了他们探究的目光,低声道:“以前……偶然在书上看到的。”她无法解释知识的来源,只能含糊其辞。

但现在,没有人会去深究知识的来源。生存是第一位的。

“快!大家行动起来!”顾言笙立刻振作精神,开始指挥,“有力气的,去找合适的挖坑地点,尽量找潮气重一点的泥土!去找塑料布或者油布,什么能防水的东西都行!去找能当容器的东西,破碗、铁罐都可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希望重新被点燃,人群动了起来。虽然依旧饥饿疲惫,但有了明确的目标,行动便有了力量。

林薇也加入了寻找材料的行列。她在一个半塌的灶台边,找到了半张被熏得乌黑、但质地还算完好的油毡纸。小石头醒了过来,懵懂地跟在她身边,帮她拿着一些小石子。

很快,在林薇的指导下,几个简易的“日光蒸馏器”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建了起来。每一个“装置”旁边,都围着一圈人,眼巴巴地看着那块被压出凹形的油毡布,仿佛在凝视着生命的源泉。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耐心。阳光渐渐强烈起来,驱散了一些寒意。

等待的时间里,饥饿感更加肆无忌惮地袭来。孩子们开始因为饥饿而哭闹,大人们也只能默默忍受,勒紧裤腰带。

周明华看着这一幕,深吸一口气,再次站到了那块大石头上。这一次,他没有唱歌,而是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带着浓重口音但却努力清晰的官话,开始了讲述:

“乡亲们,同胞们!我知道大家很饿,很累,很害怕!我也一样!”

他的开场白很朴实,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但是,我们不能倒下!想想我们为什么离开家乡?是因为日本人不让我们活!他们占了我们的土地,烧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的亲人!我们如果倒在这里,就正合了他们的意!”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起来,带着一种悲愤的力量。

“我们就是要活下去!不仅要活下去,还要走到武汉,走到重庆,走到所有能打鬼子的地方去!我们要亲眼看着,这群强盗是怎么被我们赶出去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