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江水透过单薄的衣料,渗入肌肤,带来刺骨的寒意。乌篷船在漆黑的长江江心随波起伏,每一次摇晃都让林薇胃里翻江倒海。她死死抓住湿滑的船舷,指节泛白,不仅仅是因晕船,更是因为身后武汉方向那早已听不见、却依旧在脑海中回响的密集枪声。
老周……他怎么样了?
那个总是沉默寡言、眼神憨厚却透着精明的汉子,为了掩护她,此刻生死未卜。愧疚和担忧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的心。还有腹中那微弱的存在,经历了这番惊吓和颠簸,一阵阵隐痛从小腹传来,让她恐惧得浑身冷。
“姑娘,趴低些,江上风大,别着了凉。”摇橹的船老大,那个被称为“根生叔”的黝黑汉子,闷声说了一句。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常年在水上讨生活的人特有的沉稳。他将一件带着鱼腥味和汗味的旧蓑衣披在她身上。
蓑衣粗糙,气味也并不好闻,但多少阻挡了一些凛冽的江风。林薇低声道了句谢,声音微不可闻。她将蓑衣裹紧,把脸埋进带着湿气的藤箱里,箱子里放着那包救命的金条和那张轻飘飘的诊断书。此刻,这两样东西,是她与过去和未来仅有的、脆弱的连接。
小船没有点灯,如同一个幽灵,在墨色的江面上悄无声息地航行。根生叔对这段水路极熟,即便在黑暗中,也能准确地避开潜流和暗礁。耳边只有哗哗的橹声、规律的流水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不知是渔船还是巡逻艇的微弱马达声。
每一次异响,都让林薇的心骤然收紧。
号的人会不会追上来?他们有没有抓住老周?如果老周……那惊鸿在上海会不会有危险?
纷乱的思绪和身体的极度不适交织在一起,消耗着她本就所剩无几的精力。不知过了多久,在极度的疲惫和精神的煎熬中,她竟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睡梦中也不安稳。一会儿是沈惊鸿在枪林弹雨中回眸,眼神决绝;一会儿是老周浑身是血,对她喊着“快走”;一会儿又是苏婉清那张扭曲嫉恨的脸,冷笑着向她逼近……最后,所有画面碎裂,化作一片无尽的黑暗,只有腹部那隐隐的、持续不断的下坠感无比清晰。
“姑娘,醒醒,到了。”
她被根生叔轻轻推醒。睁开眼,天光已然微亮。江面上笼罩着厚厚的晨雾,白茫茫一片,看不清远处。小船靠在一个极其简陋的小码头边,码头上拴着几艘破旧的渔船。岸边是陡峭的山崖,长满了茂密的灌木和竹林,一条泥泞的小路蜿蜒向上,消失在雾气深处。
这就是鄂西了。与武汉的喧嚣和开阔截然不同,这里寂静、闭塞,山与水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带着一种原始的、令人心生敬畏又感到压抑的力量。
林薇试着起身,却觉得浑身酸软无力,小腹的隐痛似乎加剧了,一阵眩晕袭来,她差点栽倒。
根生叔眼疾手快地扶住她,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说了句:“小心脚下。”他帮她提起藤箱,率先踏上了跳板。“跟着我,路滑。”
林薇深吸了一口带着浓重水汽和草木清香的冰冷空气,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跟在根生叔身后,踏上了这条未知的山路。
路确实难走。狭窄、泥泞、陡峭。没走多远,她的布鞋和裤脚就沾满了泥浆。汗水很快就湿透了内衣,黏腻地贴在皮肤上,更加重了身体的不适。她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感觉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小腹那令人不安的疼痛。
根生叔走在前面,步伐稳健,偶尔会停下来,看似观察地形,实则是在等她。他话很少,只是沉默地引路。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雾气稍微散了些,眼前出现了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缓坡。几间黑瓦木板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鸡鸣犬吠之声从寨子里传来,夹杂着孩童的嬉闹和妇人的吆喝,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根生叔带着她走进寨子,沿途有穿着土布衣衫、头缠包头的村民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目光淳朴而带着审视。根生叔用当地的土语跟几个看似相熟的人打了招呼,并未多作停留,径直将林薇带到寨子边缘一处相对独立的吊脚楼前。
木楼有些年头了,木板泛着黑亮的光泽,楼下堆着柴火,养着几只鸡。一个穿着洗得白的蓝布褂子、头花白、身形干瘦的老婆婆正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拣豆子。
“阿婆,”根生叔上前,语气恭敬,“人接来了。”
那阿婆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眼神清亮的脸。她的目光越过根生叔,直接落在林薇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那目光并不锐利,却仿佛能穿透皮囊,看到内里。林薇被她看得有些局促,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尽管这让她小腹更痛。
“嗯,进来吧。”阿婆放下手里的簸箕,站起身,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
根生叔将藤箱放在门口,对林薇低声道:“这是岩阿婆,是咱们自己人,很可靠。你先在这里安心住下,外面的事,有我。”说完,他对岩阿婆点了点头,便转身匆匆离开了,想必是去打探老周的消息和外面的风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薇跟着岩阿婆走进吊脚楼。楼下是堂屋兼厨房,砌着土灶,收拾得干净整洁。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干柴的味道。
“坐。”岩阿婆指了指火塘边的竹椅,自己则走到灶边,舀了一碗热水递给她。“脸色这么差,是病了,还是有了?”
林薇接过碗的手猛地一抖,热水差点洒出来。她震惊地抬起头,看向岩阿婆。她……她怎么看出来的?自己明明极力掩饰了!
岩阿婆在她对面的竹椅上坐下,拿起一根细长的烟杆,不紧不慢地塞着烟丝,语气平淡:“我年轻时是这十里八乡接生的婆子,见过的女人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刚上坡那几步路,手按着小腹,眉头锁着,气息短促,不是病了就是身上有了,而且胎像……不太稳。”
林薇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最大的秘密,竟被一个初次见面的老婆婆一眼看穿。在敌我难辨的陌生环境里,这无疑让她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岩阿婆点燃烟袋,吸了一口,吐出淡淡的烟雾,浑浊却锐利的眼睛在烟雾后看着她:“是沈先生的人?”
林薇心中又是一惊,握着温热的碗壁,没有立刻回答。老周和根生叔是沈惊鸿安排的,但这位岩阿婆……
“不用怕,”岩阿婆似乎看穿了她的疑虑,“根生是我远房侄子。很多年前,沈先生救过他的命,也帮过我们寨子。我们这里,虽然偏僻,但也知道好歹,知道谁是真打鬼子的好汉。”
她的语气带着一种山民特有的固执和仗义。林薇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她点了点头,低声道:“是。”
岩阿婆“嗯”了一声,不再多问,只是盯着她的脸又看了一会儿,眉头微蹙:“你脉象虚浮,心神耗损过度,又受了惊吓颠簸,动了胎气。这头三个月最是要紧,再这么下去,孩子怕是保不住。”
保不住……这三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林薇心上。她脸色瞬间惨白,手下意识地紧紧护住小腹,眼中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恐慌。“阿婆……求您,帮帮我……”
这是她和惊鸿的孩子,是他们在乱世中唯一的念想和纽带,绝不能有事!
岩阿婆磕了磕烟灰,站起身:“跟我上来。”
林薇跟着她爬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更显简陋,只有一张铺着干草的木板床,一床半旧的蓝印花布被子,一张小木桌。但窗户敞开着,可以看到外面苍翠的山峦和缭绕的云雾。
“躺下。”岩阿婆命令道。
林薇依言躺下。岩阿婆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却异常温暖的手,隔着衣物在她手腕和小腹的几个穴位上不轻不重地按压、揉捏着。她的手法很奇特,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
起初是酸胀,渐渐地,一股暖流从她按压的地方扩散开来,那一直隐隐作痛的下坠感,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了许多。
“我给你按了几下,暂时稳住了。但你这身子底子亏空得厉害,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补回来的。”岩阿婆收回手,严肃地看着她,“从今天起,按时喝我煎的药,不许再劳神,不许再忧思过重,好好躺着静养。否则,神仙也难救。”
她的语气不容置疑。林薇此刻对她已是信了大半,连忙点头:“我都听阿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