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13章堂堂探花郎,别太幼稚……
盛京高门林立。
荆国公萧家为文臣之首,定北侯裴家为武官之最,除这两家之外,宁国公赵家;荣国公顾家;建国公孟家亦是钟鸣鼎食。
现任宁国公赵绩已年近七十。
他年少得志,是太祖身边的第一谋士,与第一任定北侯裴溯并称大周双骄。
其发妻邹氏更是女中豪杰。
前朝末年,民不聊生,纷飞的战火燃至各地,太祖率无数受压迫的百姓揭竿而起。
前朝大军且战且败。
前朝少帝自知不敌。
他孤注一掷,遣死士欲绑年幼的太宗至阵前胁迫太祖退兵。
太祖悉知少帝阴谋时却为时已晚。
情况危急之时,是邹氏以亲子代太宗,救了太宗性命。
少帝不知内情,将赵氏子绑于城墙之上。
稚子年幼,哭喊着向兵临城下的父母求救。
赵绩犹豫不决,是邹氏搭箭开弓,亲手了结了亲子。
那一战後,邹氏坐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抱着断气的孩子流尽了泪,她也因此伤了身子,多年未有子嗣。
赵绩感怀发妻,始终不肯纳妾。
两夫妻一直到年近四十才又得子息,便是如今戍守西南的宁国公世子——赵应节。
太宗感念邹氏大恩,甫一登基便施恩于邹家。
不仅加封邹氏弟为忠毅伯,还亲自下诏,许了上一任建国公的嫡幼女孟氏为赵应节之妻。
居然连赵伯霖都进京了?大有风雨欲来之感。
温聆筝的眉头微微一蹙,莫名的预感在她心头蔓延,使人心焦。
赵家子嗣凋零,传至赵绩时便只剩他与赵勤兄弟二人。
赵应忠早夭,赵绩膝下只馀一子赵应节。
赵勤虽得太祖恩典,娶第一任抚远郡王之女李氏为妻,却也只有一子赵应孝。
然赵应孝自幼身体孱弱,成婚多年却唯有一女,便是当今官家後宫的康平郡君赵如韵。
阖家的希望都落在了赵应节身上。
奈何赵应节与孟氏也只得了赵伯霖,纵使孟氏停了房中妾室避子汤,却也只多了一个庶出的姑娘赵如韶,就再没了。
正当温聆筝出神之际,却被一道身影挡住了视线。
恍然回神,阴影在她眼前晕开,她只能凭借细弱的光线辨出来人衣t上隐约的水波纹样。
杨讼简!
温聆筝深吸了一口气,她与杨讼简相熟是在宣仁五年。
杨讼简,字清让。
其父乃当朝户部尚书杨澄儒,其母是现任荣国公顾郢之最疼爱的妹妹。
当朝太後是他嫡亲的姑母,论起来官家算是他的表兄。
他儿时就常入禁中,与陈令闻相识已久。
温聆筝与裴凝走得近,自然而然也就与陈令闻交好。
那年永庆大长公主府的赏菊宴上,姚仲希故意给温聆筝使绊子。
本该是明珠郡主的主场,却偏巧言令色让她来讨这彩头。
她避无可避,又不想乱出风头,只好讨巧。
一揽屏风後,一尺绢布,一捧黄沙,作画,题诗。
只是温聆筝没有想到——楼阁之上,会有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金秋十月,满树的红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万千天光散落,在廊下勾勒出少年的俊朗。
他远远地从後头喊住了她,逆着光朝她走来。
他停在离她一步之外,似笑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