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2章旧案
定北侯府与襄阳侯府本是通家之好。
裴老太君本姓宋,名徽宜,正是现任襄阳侯宋遇嫡亲的姑母。
襄阳侯府子嗣不茂,宋遇膝下唯有一子宋惊鹤,其弟宋逢为武将,曾在裴凛的祖父麾下任职,可惜英年早逝,只留下两个孤女。
现任襄阳侯大娘子范氏没有女儿,打小就将两个侄女视作掌上明珠,若非为着宋逢遗愿,她也不会同意让宋氏姐妹一前一後嫁入定北侯府。
大宋氏,便是已故的定北侯世子裴冰之妻,裴敬之母。
小宋氏,名唤宋妙馀,与裴准是指腹为婚,她于宣仁六年前往临安,是在江南与裴准成的婚。
惊闻宋妙馀因裴准豢养外室,动了胎气,险些早産後,范氏顾不上渐沉的天色,当下便让人套了马车,急急赶到了定北侯府为侄女讨公道。
“你家若不想娶,早说便是!我家馀姐儿也不是非你们裴家不可,这样羞辱人又是何苦来哉?”
“我家馀儿一向身子弱,如今又险些早産,若她有个三长两短可怎麽好?同儿已经没了,我那早逝的二弟可就剩这麽一个女儿了!”
温聆筝赶到荣寿堂时,正听范氏带着哭腔的声音从里间传来。
领着一衆女使将院子守得如铁桶一般的常嬷嬷一见她来,立刻迎了上去,“大娘子您可算是来了?”
“现在是什麽情况?”温聆筝让摇光代替常嬷嬷守在了院门口,一边跟着常嬷嬷朝院中走去,一边打听着事情的进展。
常嬷嬷叹了口气,“范大娘子才来不久……但其实咱们家也是才接到临安送上来的信……这个准哥儿!真真是……糊涂啊!”
“侯爷从禁中回来了没有?”温聆筝皱着眉,加快了脚步。
常嬷嬷摇摇头,回道:“还没有。”
“快快差人到宫门外去等着侯爷,待他一出来就立刻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他,让他尽快回来!”
“好,我立刻让人去办。”
突然想起什麽,温聆筝又回头嘱咐道:“常嬷嬷,您在府中威望高,眼下这儿还需要您来守着院子,尽量别让消息传出,待会儿告诉摇光,让她快到书塾去守着敬哥儿,千万不要让他一个孩子掺和到这些事里头来。”
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常嬷嬷赶忙应下,只将温聆筝送到了屋门边就去办事了。
温聆筝走进门时,范氏正拿着帕子摸泪,二老太太程氏拿着佛珠坐在一侧的圈椅上,她的眼神瞧着很是哀痛,也脸庞却极为僵硬,不知为何让温聆筝心头一颤。
亲儿子犯下大错,她居然一点也不着急?
温聆筝一时没搞懂程氏的反应,不由回忆起了前世,可终究不了了之。
裴老太君被范氏诘问得哑口无言,捂着胸口,说不出话来。
从一侧的匣子中翻出裴老太君常吃的安神的药,又端了一杯水,温聆筝这才走上前去。
“竟才知表婶来访,有失远迎,实在是我这个晚辈的疏忽。”
“只是我家祖母年迈,还请表婶容我听一听事情的起因经过,若真是我家三弟的过错,我与侯爷定会给襄阳侯府一个交代。”
将药和水递到裴老太君身前,温聆筝道:“祖母莫急,您要保重身子才是。”
程氏仿佛也在这时才回过神,忙跟着劝道:“老太君,都是准哥儿的错,您可万万不要因那混蛋玩意儿伤了身才是啊!”
闻得温聆筝的话,范氏也稍止住了泪,下意识地打量起眼前稚嫩的小姑娘,想起了自家儿子宋惊鹤对她的评价。
——十几岁的模样,却有一颗七老八十的心。
来之前她还不信,可现下瞧着那温娘子从容不迫地安抚了裴老太君的情绪,巧妙地给了她解决方案,又聪明地拖延了时间等待裴凛回来,她却是不得不信了。
——这是个难缠的小娘子。
范氏几乎是在一瞬间就下了这个定论。
“温大娘子这是不信?”范氏拿出宋妙馀的信一把拍在了桌面上,“你且自个儿好好瞧瞧吧!只看我家有没有冤了你家三公子!”
范氏的声音明显带着快压抑不住的怒火。
接过信件,温聆筝细细端详了一番,这才晓得了事情的大概,不由在心头暗骂裴准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裴凛一出宫门,便见行云满脸焦急,一问这才得知是裴准闯出了大祸,瞬间沉下了脸色黑如锅底,再顾不上去给妻子挑胭脂,只接过马绳,匆匆往府上赶。
“温大娘子可看清楚了?”
范氏站起身,看向温聆筝,言语丝毫不退,“我们襄阳侯府如今虽不比你定北侯府鼎盛,可也不是能让人这样侮辱的!”
温聆筝深吸了一口气,将信递回范氏手中,言辞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