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玩牌财神位 > 第二十一章 商海观涛(第1页)

第二十一章 商海观涛(第1页)

第二十一章商海观涛

贞观二十五年初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扬州,淮盐三大盐场受损的消息,比官府的驿马更快传到了长安。

柳宝儿正在大通柜坊总号核对账目,窗外雨声渐起时,胡六浑身湿透地闯进来:"东家,扬州急信!淮盐减産已成定局!"

几乎同时,各路人马的消息接踵而至。崔九郎派来的心腹丶卢家在扬州的管事丶甚至郑家的探子,都在传递着同一个消息:盐价要涨。

"现在市面上的盐引什麽价位?"柳宝儿神色不变,笔尖在账册上轻轻一点。

"已经涨了两成,听说那些大盐商都在抢购。"

柳宝儿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发间那支算盘金簪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就像她此刻的眼神,沉静中透着锐利。

"传令各分号,"她转身时,声音清晰果断,"即刻起,暂停盐引票券交易三日。"

"暂停?"胡六愕然,"现在正是赚钱的好时机啊!"

"让人把去年淮南道的雨水记录找出来,还有太史局近三年的灾异簿。"她并不解释,只是快速下达指令,"再去查查,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盐引,有多少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

崔九郎闻讯赶来时,已是深夜。大通柜坊二楼依然灯火通明,柳宝儿面前摊着数十卷文书,有官府的邸报,有商队的记录,还有她亲手绘制的价格走势图。

"窦娘子这是要独辟蹊径?"崔九郎扫过满桌文书,凤眸中带着探究。

"九郎觉得,这场雨能下多久?"柳宝儿不答反问,指尖点在地图上的淮南道,"盐场受损是真,但要说淮盐就此一蹶不振,未免太过。"

她展开一卷账册:"去年此时,扬州盐仓存盐足够支撑三个月。就算新盐减産,旧盐也足以维持市面。如今价格飞涨,不过是有人借机生事。"

"即便如此,趁势而为岂不更好?"

"潮水来时,人人都想乘风破浪。"柳宝儿擡起眼,"却不知退潮时,谁在裸泳。"

她取出一份密报:"已经有七家柜坊在高价收购盐引,其中三家动用的还是客户存银。若是盐价回落。。。"

崔九郎神色微动:"你认定盐价会跌?"

"不是认定,是计算。"她指向自己绘制的图表,"按往年规律,这样的灾情,盐价上涨不会超过一个月。而现在,才过了七天。"

第二天,大通柜坊暂停盐引交易的消息传开,市场一片哗然。有人嘲笑柳宝儿太过谨慎,错失良机;也有人暗中观望,想知道这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女子,这次又在谋划什麽。

这日午後,柳宝儿正在核查各分号的准备金,忽然得到消息:西市有三家柜坊同时出现兑付困难。

"果然开始了。"她轻轻摇头,"潮水还没退,就有人游不动了。"

她立即下令:"从现在起,大通柜坊所有票券兑付,一律优先办理。特别是小额兑付,不得有误。"

"东家,这不是在帮那些挤兑的人吗?"

"我帮的是大通柜坊的声誉。"柳宝儿目光沉静,"要让所有人知道,不管风雨多大,大通柜坊的招牌都不会倒。"

接下来的发展,正如她所料。盐价在疯狂上涨十日後,开始出现波动。朝廷从其他盐区调运的官盐陆续到位,那些高价囤积盐引的商号开始慌了。

这天清晨,柳宝儿刚刚簪好那支算盘金簪,崔九郎就带来了最新消息:"盐价开始回落,那三家柜坊。。。恐怕撑不过今日了。"

"潮水退去的时候,从来不会打招呼。"她平静地整理着衣袖,"让各分号准备一下,可以开始适量收购盐引了。"

"现在?价格还在跌。"

"正是因为在跌,才是买入的时机。"她取出一份清单,"按这个价格收,有多少收多少。"

当那三家柜坊终于支撑不住,宣布倒闭时,大通柜坊的盐引存量已经悄然增加了三成。更妙的是,经过这次风波,百姓对大通柜坊的信任又添了几分——在别家都兑不出银钱的时候,只有大通柜坊始终稳如泰山。

雨过天晴的午後,柳宝儿站在阁楼上,远眺着恢复秩序的东西两市。发间的金簪在阳光下闪着光,就像她此刻的心情,明澈而坚定。

崔九郎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後:"这次窦娘子又是如何算准的?"

"不是算准,是观涛。"她微微侧首,"商海如潮,有起必有落。我们要做的,不是追逐每一个浪头,而是看懂潮汐的规律。"

她轻轻抚过金簪上的算盘珠:"毕竟,真正的财富,永远属于那些在潮起时不迷失,潮落时不慌乱的人。"

楼下传来夥计们结算的算盘声,清脆悦耳,如同这个雨後初晴的午後,一切都刚刚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