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竹马该上朝了by竹马笔趣阁无弹窗 > 第94章 军报 各怀心思(第2页)

第94章 军报 各怀心思(第2页)

三日後,押送粮草去往边关的队伍终于返京,为首的几人中便有沈浔,他顾不上街道左右朝他投来的热切目光,和几个兵部丶户部的官员马不停蹄地入了宫,被皇帝在御书房接见,直至深夜才回到沈府。

次日早朝,大殿之上迎来了北疆的传信兵,北狄终是卷土重来,在求援令传到京城之时,远在北疆的夏军已经应敌反抗数日。

“北狄大军来势汹汹,他们蛰伏边境期间收服了周围的少数部落,眼下的敌军并非北疆大营所能抗衡的,不知这次狄军主将是谁,此人用兵狡诈,刘将军等人虽在苦苦支撑,但终是坚持不了多久,还请朝廷派以援军!”

这话不知是谁下令传的,皇帝听後,敲击龙椅的手指一顿,整个大殿都陷入了死寂一般的气氛中。

近些年来,夏军一直想改变以往强将弱兵的局势,于是才会有贺家的全族倾覆,才会有军武集团的大动荡,眼瞅着从今年开始夏军的情况有了些改善,可如今这麽一个战报一下子把局面打破。

再也无法粉饰太平,夏军以往还有强将,如今却只剩弱兵。

皇帝手背的青筋突起,他咬着牙面上一派镇定,心中却在暗骂,难不成如今的大夏便是连一个擅领兵打仗的将领都没了吗?边关十万大军抵挡不住北狄的进攻,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气归气,但好在理智犹在,他迅速地在脑海中思索着还有哪个近臣能派往北疆,但他却越想心里越没底:

王家可用,祖孙三人皆为朝中肱骨,老太爷还是三朝老臣,可三人之中上过战场的唯有王老将军,其子没能继承王家军威,如今在兵部做着文职,其孙更是年纪尚幼,虽也在军中,可如今只是个校尉,难堪大用。

齐家丶刘家丶卢家三家类似,皆是掌握军权的将门家族,但齐家是後妃丶刘家是皇子妃,都是与泰王有着切割不开关系的外戚,卢家也与世家大族有着联姻,所谓世家豪门,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纯臣之中,过去贺家可用,可。。。。。。当年为了整顿军权,处在风口浪尖的贺家在他的默认下大厦倾覆,如今全族唯剩下贺知琚这麽一个遗孤,自小长于江南沈家,来日也算是半个国舅。

如此情形下,派谁他都为难,满朝将领之中,竟没有一个能让他信任丶委以守国门的重托。

“父皇,儿臣愿出征,为父皇分忧!”

掷地有声的话语打破了大殿的安静,衆人循声看去,请缨之人是泰王。

这倒也并不稀奇,齐家和刘家的根基便在军中,泰王幼时便遥领昌州大都督的兵权,虽无征战沙场的经验,但他此时站出来也没人意外,毕竟眼下在北疆奋战的正是他胞弟吴王。

皇帝看着这个儿子,紧缩的眉头也舒展了些许,虽忌惮他的母族妻族,但若当真无臣子可用,皇子出征确实也是个选择。

那麽,该让谁去呢。。。。。。他的目光在衆皇子身上逐个停留,心中暗暗衡量。

殿前站着的一衆皇子自然也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审视,桓王紧跟其後表态,他话音落下後,江琛也上前一步,赵王踌躇半晌没动,韩王气定神闲站在原地。

各怀心思。

皇帝微微颔首:“你们都有为大夏出征的心,这很好,但此去北疆并非小事。。。。。。”

他话音一顿,便瞧见虽然衆皇子还算镇定,但背後的百官衆臣却隐隐有了躁动之态,他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并不言语。

百官见皇帝没了下文,一个个心中忐忑,不知是否该开口说话,君臣之间便在这大殿之上开始了无声的拉扯。

江琛站在最前面,感受最为明显,他嘴角扯出了个讽刺的笑来,边关告急,这样的急报已非初次,可朝廷却从来没有立刻发兵援助过,边关安定永远排在平衡权势後面,他深深吐息,略略站直了些。

方才泰王是第一个站出来的皇子,此刻第一个为此谏言的正是殿前司指挥使刘彭祖,作为泰王的老丈人,他一开口,便有刘家和齐家的部下附和,武将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了泰王这边。

武将方才登场,文官便站了出来,桓王赵王一党结交的并非是泛泛之辈,从第一个发言的开始,便皆是红袍紫袍,都是身居高位丶手握重权的大臣,两边一亮剑,这朝堂仿若已经充斥着刀光血刃,场面不可谓不精彩。

皇帝观望半晌,目光定睛在太子身上,太子难道就没人支持吗?

如今的太子早已今非昔比,成国公以上柱国之功勋可力压朝臣,楚太师以帝师之名桃李满天下,如若他二人想要支持太子,那麽东宫一派便不会被压过一头去。

“太子,你如何想?”

终于轮到他了。

江琛敛去淡淡笑意,上前一步拱手:“儿臣以为,大哥足智多谋丶沉稳谨慎,六弟自幼习武丶精于兵法,若是要皇子前往北疆,他二人皆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