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的记忆中,这个时期的侯亮平还是个健壮如教练的体型。
可现在,居然偏瘦!
他不动声色地瞄了梁璐一眼,现她比记忆中更加容光焕。
真相呼之欲出——
侯亮平这是把自己的精力都“贡献”给梁璐了。
年轻人,还真是不懂节制啊!
侯亮平一脸诚恳地请教:“师兄,在基层工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嗯?!
祁同伟满脑子问号:“你要去基层?”
侯亮平郑重地点点头:“是的。”
“师兄可能不知道,您在咱们证法系已经传遍了。”
谁说政法系毕业的只能在公检法系统展?
祁同伟就是一个例外。
他参加工作才几个月,就当上了副镇长,级别是副科。
这种待遇,本来只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基层的学生才有资格。
但大学分配和自主择业能一样吗?
政法系毕业生如果被分配到单位,最多也就是四五级调查员,说白了就是打杂的。
可在基层,副科可是实权小领导。
培养路径完全不同。
祁同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取得了成果,这等于为汉大的学子们打开了另一条展路径。
他本人虽然没有意识到,却已然成为众多学生心中的偶像。
这和《明朝那些事儿》或者他曾担任汉大学生会主席的事完全无关。
真正的原因是,祁同伟让大家看到了除了传统路径之外,还有一种另类的可能,或者说,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侯亮平也有类似的想法,他希望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
祁同伟用略带复杂的眼神看了看侯亮平,随后将目光转向梁璐:“梁老师,这是你建议他这么做的?”
梁璐苦笑了一下,说:“要是按我的想法,我更希望他能一直跟着我学东西。”
“这是亮平自己的决定。”
侯亮平微笑着回应:“师兄,我也想像你一样从最基层干起。”
说话时,他眼神中的那份自信几乎能让人感受到。
祁同伟轻轻一笑,心里却清楚,世上总有些人自以为才高八斗,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成。
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盲目的自负。
既然如此,那就帮他一把,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祁同伟一脸认真地说:“亮平同学,我当初参加青年组织的基层实践,并不是出于主动选择,而是形势所迫。”
“在体制里,最重要的就是资源。”
“你的家庭背景,还有梁老师的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很多支持。”
“只要你顺利毕业,未来的展路线,家里都会为你安排好……”
梁璐频频点头,眼神中满是感激。
祁同伟继续说:“像我这样的人,是完全没有退路。”
“你要是走我这条路,恐怕未必能走得通。”
果不其然,侯亮平立刻回应:“师兄,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他完全没有听进去祁同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