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红线,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
“‘食为政,粮安天下’这句赠言,还是你送给易学习的呢……”
祁同伟笑了笑:
“我又不是要在吕州建厂。”
钟小艾一愣:“你的意思是,放在京州?”
祁同伟认真地说:“踏板电动车未来会是一片蓝海,我们得抢先布局。”
“相比摩托车,踏板车度更慢,安全性更高,足以应对日常出行的各种需求。”
“更重要的是,它的车身轻便,女同志骑起来也方便。”
“我们集团将来规模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业务性质,很大一部分都跟农民打交道。”
“所以,拥有一款合适的交通工具是必须的!”
钟小艾轻轻点头。
祁同伟又补充了一句:“农机厂是农机厂,我们是我们,我们不会一直局限在吕州。”
钟小艾顿时明白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启动踏板车厂的建设?”
祁同伟摆摆手:“明年吧,前提是上官校长那边能顺利推进,电池研要有突破才行。”
“电池是踏板车的关键。”
钟小艾有些疑惑:“冲击院士需要投入这么多资金吗?”
祁同伟笑道:“任何科研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大量的资源支撑。”
“没有资金支持,只能靠时间慢慢熬。”
“但我们都知道,科技展太快了,你不抓紧出成果,闭门造车的话。”
“等你终于搞出来了,可能别人早就有了类似甚至领先好几代的技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时候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祁同伟没说出口的是,现在冲击院士的投入,最多也就几百万。
可他重生前,不花个几千万甚至上亿,想冲击院士几乎不可能!
“我们是汉大的学生,上官校长和我们天然亲近。”
“如果他能成功评上院士,对我们集团的帮助将非常大。”
“我们必须全力支持。”
上官校长的行动力,证明了祁同伟的判断多么准确。
仅仅三天时间,他就从祁同伟那里拿到了三万元的额外研究经费,作为回报,他带来了三百名农业专业的学生。
这让祁同伟大为惊讶:“校长,你是怎么做到的?”
上官校长小心翼翼地问:“你不嫌人多吧?”
祁同伟一愣:“这才哪到哪?”
“有多少要多少。”
这下轮到上官校长吃惊了:“我还担心人太多,你居然还嫌不够?”
祁同伟解释道:“我那个项目最需要的就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要不是他们毕业有分配制度,我都想把这两届学生全包下来。”
上官校长瞪大了眼睛:“全……全包下来?”
“你到底做的是什么项目啊?”
祁同伟介绍道:“就是在地里搞农业,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上官校长吃了一惊:“你搞这个?”
祁同伟点点头,一边掰着手指数道:
“在地里种粮食可不是简单事。”
“必须标准化、专业化。”
“这就离不开细致的田间指导。”
上官校长疑惑地问:“田间指导不是每个乡镇都该做的工作吗?”
祁同伟反问:“校长,您小时候也干过农活,您觉得单靠镇里那几位农业技术员,真能面面俱到地指导得那么细致吗?”上官校长连连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