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真宗陛下呢,一听,心领神会,还有点犹豫,怕被宰相王旦等正直大臣反对。
王钦若又说:‘我去跟王旦说,告诉他这是陛下的意思,他不敢不从。’
果然,王钦若去一说,王旦虽然心里可能不以为然,但终究没敢坚决反对。
真宗陛下又亲自设宴招待王旦,宴后还送给他一坛酒,王旦回家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珍珠!
这下,王旦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和决心,再也不敢提反对意见了。”
“好了,朝中障碍扫清,祥瑞大戏正式开演!”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oo年)正月初三,真宗陛下召集文武百官,一脸神秘和激动地宣布:‘朕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刚躺下,忽然看到满室光明!一位星冠绛袍的神人出现,对朕说:“下个月,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正要起来详问,神人却不见了。朕从十二月初一就开始吃斋祈福,建道场等待。刚才接到皇城司奏报,说左承天门南面的鸱尾上,挂着一卷黄帛!’”
“于是,大臣们赶紧跑去查看,果然!取下来一看,黄帛里面包着如同诏书一样的卷轴,缄封处隐隐有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打开一看,天书三篇,内容嘛,无非是夸赞赵恒能以至孝至道绍世继位,让他保持清净简俭,宋朝的国运必能永祚绵延等等。
还特别强调要‘善视抚育’那位教唆他搞这套的王钦若……这‘天意’还真是‘体贴’啊!”
“从此,大宋境内‘祥瑞’遍地开花。
什么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各种各样的‘吉兆’层出不穷。
到了这一年六月,又有一位叫王守贞的‘热心市民’在泰山醴泉亭北现了第二份‘天书’!
内容自然是催促皇帝赶紧去泰山封禅啦!”
“万事俱备,连‘东风’(天书)都自己刮了两阵,再不去就对不起‘天意’了。
于是,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赵恒,率领着庞大的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出前往泰山。”
“这场封禅大典,规模空前,耗资巨大。光仪仗队伍就有一万六千多人,
沿途修建行宫,赏赐群臣百姓,耗费国库钱财无数。
整个过程极尽奢华铺张,与其说是庄严的祭典,不如说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大型真人秀’。”
“更讽刺的是,”嬴子慕忍不住吐槽道,
“在封禅过程中,据说还生了一些‘意外’。
比如,在祭祀玉皇的环节,本该由皇帝亲自献上的玉册,据说因为当时天气突变,风大雾浓,能见度极低,负责流程的官员怕出错,
竟然没让真宗陛下亲自献玉册,而是由近臣匆匆完成。这……连‘天’都懒得看他表演全套了吗?”
“封禅之后,真宗陛下自然是志得意满,觉得自己的文治武功(自认为的)已经越了古代帝王,可以跟昊天上帝称兄道弟了。
他忙着给自己加尊号,给神仙加封号,还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玉清昭应宫来存放那些‘天书’,继续着他的自我感动和麻醉。”
“然而,”嬴子慕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后世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次充满人为操纵、自欺欺人色彩的封禅,彻底玷污了‘泰山封禅’这块金字招牌。
从此以后,泰山封禅的神圣性、权威性一落千丈。
后世的帝王,哪怕功绩再大,如朱元璋、朱棣等,都再也不提去泰山封禅这茬儿了。”
“他们不屑于与赵恒为伍,生怕自己辛苦建立的功业,会因为一次效仿赵恒的封禅而被后人嘲笑,拉低了自己的历史档次。
宋真宗赵恒,凭借着他那场荒唐的‘天书闹剧’和耗资巨大的封禅表演,
成功地终结了延续千年的泰山封禅传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泰山封禅终结者’!”
“所以啊,”嬴子慕总结道,
“有时候,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
硬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结果可能就是,不仅金没贴上,还把原本脸上那点光彩都给蹭没了,顺便还把后来人的路给堵死了。
这,就是宋真宗赵恒和泰山封禅的故事了。”
“哎~,也就是泰山没有脚,但凡泰山长腿了,都得连夜跑路。”】
喜欢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请大家收藏:dududu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