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始皇天小世界路线图 > 第300章 清历(第1页)

第300章 清历(第1页)

天幕并未因清朝历代皇帝的惊怒与恐慌而有丝毫停顿。

那冰冷的、仿佛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与画面,依旧在诸天万界之前,无情地掀开历史的下一页。

【『紫禁城易主,年幼的顺治帝福临在叔父多尔衮的辅佐下,开始了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统治。

推行“剃易服”令引的持续抵抗与镇压,各种怀柔与高压并用的政策,以及权力顶层的暗流涌动。

他一方面努力学习汉文化,试图稳定统治,另一方面又因董鄂妃之死而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有出家之念,最终早逝,留下一个尚未完全稳固的庞大帝国。

时空流转,天幕聚焦于康熙时代。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一位在位长达六十一年的帝王。

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驱逐沙俄于雅克萨,奠定了清朝的疆域基础。

重视河工、蠲免钱粮、组织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文化巨着。

同时,他也出对西方科学有着的浓厚个人兴趣,向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

然而,

“他个人对西学的接纳,其对西方科技的学习,更多停留于个人兴趣与宫廷玩赏的层面,并未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未能推动形成系统性的引进、消化。

所谓‘西学中源’说的提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文化优越感,将外来知识纳入自身固有的体系内进行解释,从而削弱了其颠覆性和紧迫性。

这种局限于上层的、非制度化的接触,其影响力终究有限,未能改变整个帝国科技停滞、制度僵化的根本趋势。”』】

这番评述,如同一盆冷水,尤其是清朝前期的臣民,心中泛起一丝凉意。

紧接着,画面转向雍正朝。

【『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一位在九龙夺嫡的腥风血雨中最终胜出的皇帝。

天幕清晰地展现了他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康熙晚年,宽仁之下,吏治渐趋松弛,国库空虚,积弊丛生。

雍正帝,可谓是一位收拾烂摊子的专家。

创立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雏形),以极端勤政和严苛手段打击贪腐、结党,使得政务决策高度集中,行政效率提升。

推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田亩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简化了税收程序,增加了国库收入。实行“火耗归公”,试图遏制地方官吏的额外盘剥。

改土归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设流官,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雍正帝以近乎苛刻的勤勉和不容置疑的强权,为康熙晚年的盛世补上了国库的亏空,清厘了积年的弊政。

他或许严苛、猜忌,树敌众多,但不可否认,正是他十三年的励精图治,为后继者留下了一个府库充盈、吏治相对清明、中央权威高度集中的帝国。

他像一个严厉的管家,将父亲留下的有些凌乱、有些亏空的家业,重新打理得井井有条,并且积攒下了一份厚厚的家底。

这份“家底”,即将交到下一个皇帝,也是乾隆手中。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一位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的皇帝。

他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留下的基业——一个疆域辽阔、人口繁盛、国库充盈的庞大帝国。

平定准噶尔、回部、大小金川,镇压林爽文起义等,巩固了边疆,将清朝的版图推向极致。

文化上,《四库全书》的编纂,规模空前,但也隐约提及其中对典籍的审查与篡改。

城市商业繁荣,瓷器、丝绸远销海外,园林建筑精美绝伦……一派“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盛景。

然而,天幕的语调,却从之前的客观陈述,逐渐转向一种沉重。

“就在乾隆皇帝沉醉于‘十全老人’的功绩,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之时,”

天幕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在强调接下来的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