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捐赠?四卡车?!”年轻的考古员小张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说是……神秘人指名捐给我们考古院的。”负责接洽的老研究员扶了扶眼镜,手也在微微抖。
怀着巨大的疑惑和一丝不切实际的期待,拆箱工作开始了。
第一批箱子被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填充得极其考究的防震材料。
当第一个箱子里的物品露出真容时,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那是一种独特的、黄绫封面的、大开本的古籍……形制……
“永……永乐大典?!”
一位资深的古籍鉴定专家颤抖着伸出手,几乎不敢触碰,他凑近仔细看了看版式、纸张、墨色,然后猛地倒吸一口冷气,身体晃了晃,竟直接兴奋过度,晕厥了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场顿时一片慌乱,掐人中的掐人中,叫救护车的叫救护车。
但这个消息像野火一样在院内蔓延开来:“永乐大典!疑似永乐大典!”
更多的人投入了拆箱和初步鉴定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故宫考古院如同陷入了疯狂的旋涡。
他们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人手,日夜不停地拆箱、登记、进行初步鉴定。
结果令人窒息。
四辆卡车,最终清点出的结果是——整整册《永乐大典》!
而且,随着初步鉴定的深入,更令人骇然的结论浮出水面:
纸张与墨料,经检测,纸张纤维、制造工艺、所用墨料成分,均符合明永乐时期的特征。
抄写字体与版式,笔迹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但整体风格、版心、鱼尾、行款等,与已知的《永乐大典》嘉靖抄副本残卷高度一致,且部分细节显得更为古朴、更接近原始状态。
最关键的是,碳十四断代与纸张老化分析显示,这些典籍的制成年代,赫然指向了明朝永乐年间!
比现存于世界各地的、公认是嘉靖年间重录的副本,年代还要早!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老专家捧着其中一册,老泪纵横,
“这难道是……《永乐大典》的永乐正本?!传说中的正本,不是早已毁于战火,或者陪葬了吗?怎么会……怎么会一下子出现八千多册?!整整四卡车?!”
狂喜之后,是更深的迷茫。
那个神秘捐赠者,是把永乐大帝朱棣的陵墓给搬空了吗?
可是也没听说永乐大帝朱棣的陵墓被盗了啊。
很快,环境检测报告也出来了,结果却让所有专家再次瞠目结舌。
【样品编号:yld-d-随机抽样-o
近期埋藏环境特征:与新疆罗布泊-尼雅区域典型沙漠干旱环境匹配度≥】
“新疆?!罗布泊?!”故宫考古院的院长接到报告时,差点把手中的茶杯捏碎,
“前几天西安老秦那边神神秘秘地说他们收到了来源诡异的秦简,好像也扯上了新疆……这……
这难道是一伙人干的?!跑去新疆挖了秦始皇的竹简不够,还把永乐大帝的《永乐大典》正本也给刨出来了?!
还一刨就是四卡车?!这罗布泊底下到底埋了个什么?万朝穿越者仓库吗?!”
整个中国考古界知情的,都被这两起接踵而至、违背所有已知历史逻辑和考古常识的“神秘捐赠”事件,彻底搅动了。
高层会议接连召开,跨部门联合调查组迅成立,目标直指那个神秘的捐赠者,以及那个仿佛能吞噬一切常理的——新疆罗布泊。
然而,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切的源头,并非在什么沙漠深处,而是在四川康定的一家酒店房间里。
就在不久前,嬴子慕与明成祖朱棣交易达成后,朱棣立刻动员了所有能识文断字的人,加班加点抄录《永乐大典》。
然而,仓促之下,抄录的字迹难免有些潦草。
朱棣看着那字迹不甚工整的抄本,眉头紧锁。
他思忖再三,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将正本打包送与后世!抄录之本,暂存内府。日后,再择善书者,重录一部精良副本。届时,朕说哪部是正本,哪部便是正本!”
于是,那套象征着大明文治巅峰的《永乐大典》正本,被小心翼翼地打包封箱。
而这一切,都在系统的操作下,被悄然置入新疆罗布泊埋藏,再在年“挖出”打包装入提前租好的卡车,送往考古部。
喜欢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请大家收藏:dududu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