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兵王传奇游戏 > 第65章 一生守诺照边城(第1页)

第65章 一生守诺照边城(第1页)

第六十五章:一生守诺照边城

一、冬雪守岁:旧物藏岁月,梅下话平生

寒川关的冬雪落了整三日,终于在除夕清晨歇了。萧彻坐在梅林木屋前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断云剑的剑柄——深蓝色布条已泛出浅白,是苏雪四十年前亲手缠的,针脚里还留着当年她指尖的温度。雪粒落在剑鞘的铜饰上,凝成细小的冰晶,他却浑然不觉,目光望着远处城楼上飘扬的“萧”字大旗,那旗帜如今由阿瑶执掌,风过时的弧度,竟和他年轻时挥剑的轨迹有几分相似。

“又在看你的剑?”苏雪端着铜盆出来,盆里是刚温好的羊奶,淡紫色棉袄外罩着墨色披风,间的玉簪沾了梅枝上的雪,却依旧温润。她把铜盆放在石桌上,伸手探了探萧彻的手背,“手这么凉,快喝口羊奶暖暖。阿瑶刚才派人来说,学堂的孩子们把春联写好了,就等你去题横批呢。”

萧彻接过陶碗,温热的羊奶滑过喉咙,驱散了胸腔里的寒凉。他抬头看苏雪,她鬓角的白已比黑多,眼角的皱纹在笑时会堆起浅浅的弧度,却比年轻时更让他心安。“还记得四十年前我们第一次在寒川关过年吗?黑风部刚退,经略府的屋顶还漏着雪,我们就着一盏油灯,分吃了半块冻硬的麦饼。”

“怎么不记得。”苏雪坐在他身边,手指拂过石凳上的积雪,“你当时说,等这城太平了,要在梅林盖间木屋,陪我看梅花开,教孩子们读书。如今木屋有了,梅花开了二十三轮,连西域的商队都把寒川关当成家了。”

正说着,马蹄声踏碎雪色而来。阿瑶穿着银白劲装,腰间佩着萧彻当年送她的“青锋”剑,身后跟着两个人——小石头穿着玄色铠甲,肩甲上还沾着训练时的尘土;阿禾则裹着西域织的锦袍,手里提着个描金锦盒,里面是波斯商队领哈桑托他带来的糖糕。

“萧将军!苏姐姐!”阿瑶翻身下马,雪粒从她的梢簌簌落下,“路上雪厚,耽搁了些时辰,孩子们都在学堂等着您呢。”

小石头上前一步,双手递上一本册子:“这是上月边境巡逻的记录,您看看。我们在黑风部旧营地现了几户流民,已经安排进了南坡的村落,给他们分了种子和农具。”

萧彻接过册子,指尖划过纸上的字迹——小石头的字越来越稳,和他年轻时的笔迹有几分像。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角落里画着个小小的麦穗,是苏雪教孩子们画的标记,代表“安稳”。“做得好。流民的事要多盯着,开春后让老周叔的儿子带他们种麦,别让他们受了委屈。”

苏雪拉过阿禾的手,打开锦盒,里面的糖糕还带着温热的香气:“哈桑领还好吗?去年他送的波斯红茶,我给学堂的孩子们煮了,他们说比蜜水还甜。”

“哈桑叔叔很好,”阿禾笑得眼睛弯起来,“他说今年春天要带波斯的织工来,教妇女们织新花纹的地毯,还要在城南盖间茶馆,让大家都能喝到波斯的热茶。”

几人往学堂走时,雪又开始飘了。街上的百姓已在挂红灯笼,卖糖画的老匠人正给孩子捏一匹小马,西域商人的摊位前摆着刚到的香料,空气里混着甜香和异域的气息。萧彻走得慢,拐杖敲在雪地上,出“笃笃”的声响,每一步都踩在他守了四十年的土地上。

学堂里,十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梅绽边城迎福至,雪融寒川报春归”,是阿瑶教他们写的春联。看到萧彻,孩子们都涌过来,最小的那个扎着羊角辫的丫头,举着一支刚折的梅花:“萧爷爷,这支梅给您,您题字的时候,梅香能沾在纸上呢。”

萧彻接过梅花,放在鼻尖轻嗅,还是当年他和苏雪在城角种下的那株老梅的香气。他拿起毛笔,在春联上方写下“岁岁长安”四个大字,笔锋虽不如年轻时凌厉,却多了几分温润——这是他对寒川关百姓四十年的承诺。

二、春通商路:织毯连西域,茶暖异乡人

开春后,寒川关的雪渐渐化了,城外的麦田泛出嫩绿色,梅林的落英铺了一地,像撒了层粉白的雪。萧彻每天都会去田埂走一圈,看着老周叔的儿子带着流民翻地,偶尔会蹲下来,教他们辨认土壤的干湿——这些经验,是他年轻时在军营里跟着老农学的,如今都成了寒川关的“传家宝”。

三月初,波斯商队的驼铃声从南道传来。哈桑带着二十多个波斯商人,牵着十峰骆驼,驼背上载着新的织机和染缸,还有一坛坛波斯红茶。萧彻和苏雪亲自到城门口迎接,阿瑶带着士兵帮忙卸货物,学堂的孩子们举着鲜花,用刚学会的波斯语喊着“欢迎”。

“萧将军!苏经略!”哈桑快步上前,张开双臂想拥抱萧彻,又想起中原的礼节,连忙改成拱手,“您看,我把波斯最好的织工带来了,他们能织出会‘说话’的地毯——上面的花纹能讲草原和沙漠的故事。”

苏雪笑着指了指城南的空地:“我们早就把织毯坊的架子搭好了,还让织布坊的妇女们备了中原的丝线,你们可以试试把波斯的花纹和中原的刺绣合在一起,说不定能织出更美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下来的半个月,织毯坊成了寒川关最热闹的地方。波斯织工教妇女们用羊毛染出沙漠的驼色、草原的碧色,苏雪则教她们在地毯边缘绣上梅花和麦穗——梅花是萧彻的守护,麦穗是百姓的安乐。第一个成品出来时,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地毯中央是寒川关的城楼,城楼两侧是西域的驼队和北境的羊群,边缘绕着一圈盛开的梅花,连城楼上的“萧”字大旗都绣得清晰可见。

“太好看了!”阿禾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这地毯要是卖到波斯,肯定会被贵族抢着买!”

哈桑却摇了摇头,把地毯卷起来递给萧彻:“这是我们送给寒川关的礼物,要挂在学堂里,让孩子们知道,中原、西域、波斯,早就像这地毯上的花纹一样,连在一起了。”

织毯坊旁的茶馆也很快开业了。哈桑亲自煮茶,铜壶里的羊奶沸腾着,加入红茶后,香气飘出半条街。百姓们都来尝鲜,连北境的狼王都特意派人来,说要带几坛红茶回草原。萧彻和苏雪常坐在茶馆的窗边,看着街上往来的商人、嬉戏的孩子,偶尔会有西域商人过来打招呼,用半生不熟的中原话聊几句家常——四十年前的“异乡人”,如今都成了“自家人”。

四月中旬,“南北通商大会”如期举行。中原的商户带来了丝绸和瓷器,北境的牧民运来皮毛和马奶酒,西域商队摆开香料和玉石,波斯商人的地毯摊位前更是排起了长队。阿瑶忙着协调秩序,小石头带着士兵巡逻,阿禾则在不同语言的商人之间当翻译。萧彻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热闹的景象,突然想起四十年前,他第一次在寒川关见到流民时,他们眼里的绝望——如今,那些绝望都变成了笑容。

“在想什么?”苏雪递来一杯热茶,站在他身边。

“在想,我们没辜负当年的承诺。”萧彻接过茶,目光落在人群里的一个身影上——那是当年黑风部领的儿子,如今成了西域商队的账房先生,正笑着和中原商户讨价还价。“你看,连曾经的敌人,如今都能坐在一起喝茶,这才是真正的太平。”

三、夏牧和鸣:草原解纷争,旧怨化新风

入夏后,寒川关的草原一片碧绿,白狼部的牧群像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狼王派人来请萧彻和苏雪去参加草原丰收宴,还说青熊部和西域商队最近有些小摩擦,想请萧彻帮忙调解。

萧彻和苏雪带着阿瑶出时,特意带了两坛波斯红茶和一匹新织的地毯。草原上的风很清爽,阿瑶骑着马走在前面,偶尔会停下来,指着远处的羊群对萧彻说:“您看,白狼部的牧群比去年多了一倍,巴图领说,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怕缺粮草了。”

萧彻点头,想起二十年前,北境部落还常为了牧场争斗,如今却能共享水草——这变化,是他和苏雪,还有无数人用四十年时光换来的。

丰收宴设在白狼部的营地,篝火堆旁摆满了烤全羊和马奶酒。狼王拄着拐杖,拉着萧彻的手坐在主位,青熊部的领熊烈和西域商队的木合塔尔也在,两人之间隔着半张桌子,脸色都有些沉。

“萧将军,您来了就好。”狼王叹了口气,“木合塔尔的商队在青熊部的牧场附近扎营,不小心踩坏了几株牧草,熊烈就不让商队走了。”

熊烈涨红了脸:“那不是几株牧草!那是我们部落过冬的储备!他们踩坏了,冬天我们的羊吃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