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
老师们一周可以休三天,学生们就只能休周六周日两天,没有自选休息日。
老师们工作日一天工作六小时,学生们就得八点开始上课,十七点半才放学,住校生还得上早自习和晚自习。
自从执行现在这个工作时间模式後,每一届学生都要抱怨“不公平”“当学生太累了”。
但没办法,一个人吸收知识最有效率的年龄段就只有那麽短。
如果不抓紧那段时间把知识塞进脑子,後半辈子怕是要天天处在“世界真奇妙”的头晕脑胀中。
今天感叹:“哇,所有星球竟然都是圆的哎。”
明天震惊:“什麽,九十三减二十八不等于七十五吗?”
後天不可思议:“人与猪的基因相似度为什麽那麽高?”
没完没了。
甚至提了问题後手持智能机却连怎麽寻找答案都不知道。
虽然上了学的人在离开学校十几几十年後,知识掌握程度也会不断逼近被清零,但总之……
能塞多少算多少吧。
反正又不可能让未成年们去工作,不上学难道放任这些精力过于旺盛的崽天天到处招猫惹狗讨人嫌吗?
再说了,不让未成年们高强度地学习丶考试丶排名,怎麽把那些有天赋的人才筛出来?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啊。
而目前来说,□□学丶统一考试丶统一排名,是最低成本简单有效的筛选方式。
至于学生的在校的时间远多于老师的,这之间的矛盾怎麽处理。
和医护等职业一样,排好老师的工作时间表就行了。
平洄属于偏好选周三休息的人。
这导致平洄时不时会觉得周四像周一丶周二像周五丶周三早上像周六早上丶周三晚上像周日晚上等。
但她着实很少将周六与周日弄混。
随着思考的越发仔细,平洄基本已经回想起了她昨天一整天在家都做了些什麽。
早上安排家务机器人带领其他机器人做了洗床单被套丶擦玻璃丶蒸馒头等事情。
下午看了几个视频。
临吃晚饭时看到有一个快递到了驿站,但因为不急着用,且今天还会有其他快递到,所以没出门去拿,也没让驿站机器人送货上门。
晚上接了个做攻略的单子,计划今天出门实地考察一下。
还做了个考察行动计划……
等等,她昨天晚上写的计划呢?
她记得就放在桌面的。
还有,阳台上晾着的那几件衣裤,是她周五上班时穿的,已在周五晚上洗干净并烘干。
平洄习惯烘干後再挂在阳台通通风,等早上再收。
具体地说,平洄给机器人设定的程序是:当阳台上有通风的衣裤时,就趁着她吃早餐或晚餐的这个时间段,把它们取下来叠好放入衣柜。
就像机器人现在正做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