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惊喜,“投入地玩过一阵”对于当事人而言,这本身就是收益。
广泛地玩丶什麽都试一试,其中自然会一定比例地出现对很多人都有价值的丶值得更多更深入投资发展的事物。
不用领导者搜肠刮肚地想怎麽创新丶哪方面的创新才有价值。
只需要天天看一看大衆都在玩什麽丶哪一种玩引起了足够多的共鸣,那就可以评估那种玩法与本公司丶本市丶本省丶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方向及已有资源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便可以开始大规模砸钱了。
需求会促进发展,发展会引出更多需求。
二者不断互动,便造就了不断向前的丶能让人生活得越来越舒适的社会。
至于过程中那些最终被证明没有足够社会价值的玩法及尝试所造成的浪费,那可以视为必要的试错成本,这个社会承担得起。
想要开创新道路,从来就不可能是件低成本的事情。
通常,平洄如果接的是软件使用类的单子,她会自己用一用那个软件,给出的攻略步骤全是她亲手操作过的。
——如果软件需要购买,则购买费也会计入委托费中。
相当于平洄替委托人先粗略做了一遍。
全过程在家里就可以完成。
而如果是乘坐交通工具丶去菜市场那类单子,虽然在线上可以找到很多相关资料,比如实景三维地图,综合起来也可以做出一份足够详细丶错误很少的攻略,但平洄一般还是会亲身去现场再确认一次。
这也是平洄接单数量较少,且不太接外地线下攻略单子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也是平洄攻略收费略偏高但依然很多人捧场的原因之一。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将线下类攻略做多了後,平洄还有一个不算意外的附带收获。
就是平洄对以自己家为中心,周边两天之内能往返的公共区域,简直了如指掌。
从街道路线到街边店铺,甚至犄角旮旯的小吃摊,平洄可能比住在那附近的人更清楚。
至少很多人不太清楚自己楼下的小店具体叫什麽名称,但平洄给人做攻略时是习惯了完整写出招牌名字,而不是可能导致歧义地称呼为“那家卖卤肉的店”之类的。
如果平洄将自己的自选休息日改到周五或周一,她的全知范围应该还能再扩大一圈,实现对三天之内能往返区域的高度了解。
但平洄感觉那样会太累。
她甚至认为自己现在掌握的就已经过多了,其实只掌握一天之内能往返区域的情况才会更舒适。
实际上,“一天之内可往返”已经是个很大的区域,覆盖了大半个省。
“两天之内可往返”则已经覆盖到了小部分邻省。
要是“三天之内可往返”,那是要图谋全国啊。
当然,平洄的这个“往返”与别人的短途旅游不是一回事。
平洄是目的性极强地到地方观察记录,记完就返程,交通时间占了大比例。
别人旅游的主要时间是花在逛街吃东西看风景上。
备注一下,平洄是不做旅游攻略的。
主要是,平洄自己不太能理解旅游的乐趣,导致做攻略也很难有趣味性。
当然,平洄知道有些地方东西很好吃或风景很优美,但前者可以网购到,後者可以在家看三维全景投影。
在家中配有一定辅助设备的条件下,现有投影技术的逼真度自不必说。
网购虽然存在路上时间,好像比不上现做现吃,但只要钱给到位了,那麽多数地方都可以实现一小时或半小时甚至一刻钟达。
再加上高质量保鲜箱,于是除开心理因素加成效果不提,网购到的实际味道与现场吃的比起来,至少以普通人的味觉不太可能品出差异。
所以,平洄着实不太能理解“亲身到现场”在吃东西丶看风景方面的优势。
反正平洄自己站在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时,通常感受到的是好累丶人好多丶好吵,完全比不上在家看全景投影的沉浸。
不过,如果委托人需要的是“一天之内逛遍某市所有旅游景点”的攻略,平洄还是能规划出足够合适的路线的。
能极大程度减少委托人遭受绕路丶堵车丶排队等痛苦。
在那个好像已被重置覆盖的周六晚上,平洄接的就是一份需要她线下再实地确认一次的委托。
在平洄对周日的计划中,应该花三个小时可以完成实地确认工作。
而现在,既然那份委托消失了,收到的订金也不见了,那麽,这份工作就不存在了吧?
只要自己今晚不再接取该委托,那麽周日就没有必须出门的事情了吧?
如果明天她能顺利地丶恢复正常地进入周日,那麽,那个周日是会接着此刻进行着的这个周六发展,还是会延续已经被重置覆盖了的那个周六呢?
按照逻辑来说,应该是接着现在这个周六吧?
可时间重置她却保有记忆这事,本身好像就不太符合逻辑?